刘锦棠绝对是被埋没的民族英雄,功绩堪比霍去病。现在知道刘锦棠的人虽不多,但他这辈子干的事,往大了说能顶得上半壁江山的分量。 这位1844年出生的湖南湘乡人,15岁就参军入伍,在刀光剑影中练就了一身军事才能。26岁就成了老湘营的头号人物,当年湘军可是清廷最能打的队伍,而老湘营又是湘军中的精锐。 1876年,刘锦棠带领着25营湘军,总计约13000兵马,作为左宗棠的先锋部队开赴新疆。那时的新疆真是乱成了一锅粥,本地豪强占山为王,还有从中亚跑来的阿古柏建立了什么“洪福汗国”,甚至沙俄也趁机侵占了伊犁。 刘锦棠和部队一路西进,率先收复了乌鲁木齐,接着又横扫天山南北,把阿古柏的势力彻底铲除。 打仗厉害,治理地方更是一把好手。1884年新疆建省,刘锦棠成为首任巡抚。他深知光靠武力征服不行,还得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在新疆推行屯田政策,两人一户分60亩上等地,还给安家费、买耕牛、发口粮;前两年赋税全免,第三年才减半征收,这政策放到现在都算得上惠民大手笔。 除了发展经济,刘锦棠还特别重视教育。他觉得新疆民众不会汉语汉文,导致“官民隔阂,政令难通”,于是广设义塾,到1882年就设立了77所。 不仅教孩子们读《论语》《诗经》,还选拔优秀学生送到甘肃深造,这眼界和魄力,实在令人佩服。 最让人感动的是,刘锦棠在新疆深得民心。当他离任回湖南时,维吾尔族民众扶老携幼几十万人哭着送行,道路都被挤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希望他别走。一个汉族官员能在少数民族地区获得如此爱戴,历史上还真不多见。 刘锦棠不仅会打仗、懂治理,为人还特别清廉。他自己说过:“吾将兵三十年,卤获无虑巨万,家无余财,谁实信之?吾身后乃知耳。” 等他去世后,家人清点遗物,发现只有朝廷赏赐的几件物品和一堆奏折稿子,乡下的房子也很简陋,根本看不出是当过大官的人。 可惜天不假年,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清廷原本想任命刘锦棠为主帅对付日本,翁同龢还信心满满地说:“中日开战,我们不怕陆战,我们有刘锦棠,足以保证不败!” 但命令刚到湖南,刘锦棠就因中风去世,年仅50岁。一位天才将领就这样陨落,实在是国家的巨大损失。 要是刘锦棠能多活几十年,中国近代史或许会是另一番模样。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至少应该记住这位为祖国统一和边疆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民族英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感到对不起负责西征粮台的王若农,此人跟了他十几年,却始终不能补
【7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