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得漂亮! 就在刚刚,俄罗斯突然宣布: 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总裁阿列克谢·米勒在北京宣布,俄罗斯与中国已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协议,该管道经蒙古国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作期限30年,且价格低于俄罗斯对欧洲的供气价格。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也是形势使然。这几年欧洲那边对俄罗斯天然气的态度变得厉害,2025年初俄罗斯过境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直接断了,上半年对欧盟的管道天然气输送量比去年同期少了45%,差不多少了65亿立方米。 欧盟还计划到2027年彻底不用俄罗斯能源,俄罗斯原本靠欧洲市场赚不少钱,现在不得不把能源出口的重心转向亚洲,中国自然成了他们最看重的客户。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非要绕道蒙古国?这条管道全长2600公里,从俄罗斯的亚马尔半岛出发,穿过蒙古国再到中国。 这样走不仅距离合适,对蒙古国来说也是好事,能靠过境费增加收入,毕竟这几年蒙古国经济受疫情影响不小,这管道建设还能带动当地就业。而且这路线能把俄罗斯供应欧洲的气田和中国市场连起来,一举两得。 其实中俄在天然气合作上早有基础,之前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2019年就开始供气了,原本计划2025年初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的最大输送量,结果今年就提前实现了,现在双方又说要把这条线的输气量提到每年440亿立方米。 再加上这次新签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以后俄罗斯每年给中国送的天然气就得有近千亿立方米了,这规模在全球都少见。 对咱们中国来说,这好处可不少。现在国内对天然气的需求越来越大,之前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了差不多40%,从美国也进口一成多。 多一个稳定的供应源,就像家里多囤点过冬的柴火,心里更踏实。而且这管道天然气价格比液化天然气更稳定,米勒也说了,给中国的价格会比给欧洲的低,长期下来能省不少钱。 俄罗斯这边也是没办法,失去欧洲这个大市场后,急需找到稳定的买家。中国现在是俄罗斯能源最大的消费国,俄罗斯的原油、天然气对中国出口都是第一,能源贸易占了中俄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还多。 能和中国签这么长期的协议,对俄罗斯来说相当于吃了定心丸,毕竟30年的合作期能保证稳定的收入。 当然了,这项目现在还在起步阶段,虽然政治上的谈判结束了,但具体的定价细节、建设时间表这些还得慢慢敲定。按照计划,管道2024年开始施工,大概2028年能竣工投产。这期间三国还得好好协调,毕竟这么长的管道穿过不同国家,建设起来不容易。 现在国际上对这事都挺关注,牛津能源研究所的专家说这是能源地缘政治的重大转折点。确实,以前俄罗斯能源主要往西输,现在转头向东,中国也能借此机会优化能源结构。 欧洲那边虽然嘴上说要减少对俄能源依赖,但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反而创了纪录,法国买的量是前一年的两倍,说明俄罗斯的天然气确实有价格优势。 总的来说,这“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就像一条新的能源大动脉,把中俄蒙三国的利益绑在了一起。对中国来说是多了保障,对俄罗斯来说是找到了新市场,对蒙古国来说能赚点“过路费”,算得上是三方共赢的好事。
不是说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不过境蒙古吗?现在又决定通过蒙古国。等到中俄出现根本性
【133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