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嘴的鸭子飞了?近期,德国外长在国际舞台上可谓“出尽风头”,先是在日本访问期间,对中国台海、南海问题指手画脚,大放厥词,接着又要求中国解除稀土出口限制,甚至抛出“停止对俄军售”“退出南海岛礁建设”等无理要求,这一系列操作,让人不禁怀疑:这位外长是不是穿越回了二战时期,还活在德意志法西斯的“美梦”里? 瓦德富尔的“嘴炮”打得响,但后果来得更快,就在他访日期间,空客公司正与中国商议一笔涉及300架飞机的大订单,这对空客来说至关重要,毕竟,其A319neo机型目前仅有57架订单,其中近一半来自中国航空公司。 然而,瓦德富尔的强硬言论,让这笔订单变得岌岌可危,更戏剧性的是,就在他还在日本“指点江山”时,中国与波音公司初步达成协议,最多可能采购500架飞机!这500架订单,就像一只“煮熟的鸭子”,硬生生从空客嘴边飞走了。 瓦德富尔不仅在外交上“放飞自我”,还在经济领域对中国“开炮”,他指责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影响了德国和日本的芯片产业,甚至扬言要“去中国化”,寻找替代供应链。 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他的脸,德国军工产业对稀土的需求极为迫切,当前稀土短缺直接影响到了德国的军工业。 更讽刺的是,欧盟电动汽车产业所需的钕铁硼磁体,以及其中90%的镨钕氧化物,几乎都得依赖中国进口,瓦德富尔的“稀土牌”,不仅没吓住中国,反而让德国产业“抖三抖”。 瓦德富尔的言行,不仅让空客丢了订单,还让德国汽车产业面临风险,据统计,德国汽车市场中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占到90%,但他却表示要“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来降低对华依赖。 这种表态,显然忽视了产业现实的复杂性,德国企业界叫苦连天,纷纷抱怨外交干预生意,认为外交应该服务经济,而不是“添乱”。 外交不是过家家,更不是“嘴炮”比赛,作为德国外长,他应该明白,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和形象,然而他却为了迎合某些势力,不惜牺牲德国企业的利益,甚至破坏中德关系的稳定。 在我看来,瓦德富尔的言行,暴露了德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焦虑心态,他们试图通过拉拢盟友、对中国施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一个事实: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单方面的强硬和施压,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更重要的是,德国应该明白,中国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尊严,瓦德富尔的“嘴炮”,不仅没能吓住中国,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我希望德国能够早日明白这个道理,停止这种短视和愚蠢的行为,毕竟合作才是主流,共赢才是未来,如果德国继续沉迷于“嘴炮”和施压,最终只会自食恶果,让德国企业和人民承受不必要的损失。
这些国家为什么都不来?坏土豆的分析非常有道理。纪念时间不同,投降的对象也不同。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