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强援已经确定,但离开中国之前,普京却因为一个提问很不高兴。 当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的记者抛出那个问题时,普京的语气一下变冷了。 记者问他,“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协议是否能彻底打消外界对中俄关系的猜测。 整个行程安排得很紧凑,普京和我国领导人多次会面,会谈内容也涵盖了经贸、能源、地区安全等多个方面。 按理说,这样一趟访问应该是圆满收官,但偏偏在离开前的一个媒体问答环节上,场面突然变得有点微妙。 当时,一位俄罗斯记者问了一个有关“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问题。 这个项目是近年来中俄之间最受关注的能源合作之一。 记者的问题看似平常,但话里话外多少带了点火药味。 他直接问普京,这个管道项目到底能不能彻底消除外界对中俄关系“不平衡”的猜测。 普京当场没笑,也没绕弯子,就一句话:“我甚至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说完这句话,全场气氛立马冷了下来。 了解普京的人都知道,他不是听不懂,而是听懂了以后不高兴。 这种“不高兴”,其实不是因为记者说错了什么,而是因为这问题戳到了一个很敏感的点。 俄方本来想借这次访问强调中俄关系的稳定,结果却在临走前被自己人问了个“是不是中俄关系不对等”的问题,自然心里不舒服。 说到底,这个“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事,的确是外界一直关注的焦点。 这个天然气管道项目,本来是俄罗斯为了拓展东方市场、减少对欧洲依赖而提出的。 路线规划是从俄罗斯西伯利亚,经蒙古进入我国。 听起来挺顺,但实际推进过程却不算快。 从最早提出到现在,谈了好几年了,关键的几个问题,比如路线细节、价格机制、建设进度等,始终没有完全敲定。 每次中俄高层会晤都会提到它,但每次提完也就提完了,迟迟没有最终落地。 普京心里当然清楚,俄罗斯现在对我国市场的依赖,比起以前更强了,特别是在能源方面。 西方国家因为俄乌冲突对俄罗斯实行了多轮制裁,欧洲市场那边的天然气出口基本是凉了。 俄罗斯的能源找出路,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东方。 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自然成了俄罗斯最看重的合作对象。 但是,我国并没有因为俄罗斯的急迫就马上松口。 正因为我国能源进口渠道多,选择也多,自然在谈判桌上就更从容。 普京会有情绪,不难理解。 他这次来访,除了政治层面的意义,最看重的就是能源合作这个“成果展示”。 如果能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上有实质进展,那回去也好交差。 但问题是,我国在谈这种大项目时,从来不急、不吵,也不轻易答应。 价格、技术、环保、路线……每一个环节都要算清楚,不会因为对方着急就轻易妥协。 参考:环球网——中俄已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液化天然气合作项目达成协议?外交部回应
俄军强援已经确定,但离开中国之前,普京却因为一个提问很不高兴。 当俄罗斯国际文
世界今若在
2025-09-06 10:41:04
0
阅读:21168
用户10xxx64
…所以说这种提问就是“挑拨”…!挑起事端给两国找不愉快…!记者好像就是挑事端的职业…!唉
淡淡
东线西线问题,我们不希望经过蒙古,大毛和蒙古希望经过蒙古。拖了好多年,据说9月2号签了,通过蒙古。估计有啥交换的条件。
幻音
以后我们打仗俄罗斯会卖给我们高价油信不?自己做初一就别怪别人做十五!
优优悠悠 回复 09-06 21:32
又一个挑拨离间的
3780586 回复 优优悠悠 09-06 22:15
那种人剁了喂猪挺好
用户10xxx51
中国的想法,不想经过蒙古国,俩国直接连接,省去不必要的麻烦。
城市猎人
这么大的项目哪那么容易谈成的,中俄原油管线谈了十几年。
一意
问题是这个项目即使谈成了也不会立刻给俄罗斯带来收益,反而要投入建设管道的成本,所以俄罗斯不是太着急
用户17xxx61
抓去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