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北洋警察抓到了“贼王“张三立,他被押上刑场,准备执行死刑。在执行之前

趣史小研究 2025-09-07 17:34:14

1919年,北洋警察抓到了“贼王“张三立,他被押上刑场,准备执行死刑。在执行之前,有人拍了一张照片,在照片里,张三立被蒙上双眼,坐在土堆上,他上身光着膀子,被五花大绑,毫无反抗之力…… 1900年庚子国变之后,天津卫那叫一个乱。洋人刚走,城里乌烟瘴气,官府软弱无力,地痞流氓横着走,老百姓的日子跟针尖上跳舞似的。乱世里,总会蹦出些“传奇人物”。京城出了个杀人越货的康小八,天津卫就出了个飞贼张三立。 这俩人路数完全不同。康小八是亡命徒,图财害命,老百姓提起来都哆嗦。可张三立呢?民间传他身轻如燕,能飞檐走壁,专挑那些为富不仁的大户人家下手。偷来的东西,一部分自己花销,另一部分据说还接济穷人。这么一来,他在老百姓嘴里,就多了点“侠盗”的意思。有钱人恨他恨得牙痒痒,官府几次设套抓捕,连他人长啥样都没摸清。 在那个普通人被压得喘不过气的年代,突然冒出这么个人,专门给有钱人添堵,大家心里能不暗爽吗?他的名声,一半是自己偷出来的,另一半,是老百姓的“盼头”捧出来的。 就在全天津的富户都拿张三立没办法的时候,一个叫杨以徳的小人物登场了。当时他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侦探,但脑子活络。他琢磨着,这案子要是破了,自己这辈子就算出人头地了。 他没像其他警察那样傻乎乎地去蹲点,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贼销赃的唯一渠道,当铺。他把天津城大大小小的当铺跑了个遍,想让掌柜的当他的眼线。可这些掌柜的,哪个没收过张三立的好处?嘴巴比蚌壳还紧。 杨以徳也不硬来。他软磨硬泡,连哄带吓,甚至动用了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最终还是让几个当铺老板松了口。一张大网就这么悄悄撒开了。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张三立拿着一批新货去一家当铺出手,掌柜的一边稳住他,一边派伙计偷偷给杨以徳报了信。“贼王”张三立,就这么栽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小侦探手里。 抓到张三立后,杨以徳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决定。他没有把张三立严刑拷打,也没有急着送去论罪杀头。他看着眼前这个身手不凡、脑子灵光的“贼王”,心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人,能为我所用。 杨以徳跟张三立谈了个条件:你帮我破案,戴罪立功,我保你性命无忧。张三立是什么人?江湖上滚出来的,最懂“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于是,天津卫上演了奇特的一幕:一个警察,带着一个贼王,横扫黑白两道。 张三立对江湖上的门道一清二楚,谁是哪个山头的,谁有什么独门手艺,他心里跟明镜似的。靠着他的指点,杨以徳接连破获了好几桩大案,抓了不少江洋大盗。杨以徳的名声也水涨船高,一路青云直上,后来甚至得到了袁世凯的赏识,靠着联姻等手段,最终坐上了天津市警察局局长的高位。 这段“警匪合作”的日子,对杨以徳来说是飞黄腾达的阶梯,对张三立来说,却是走在刀尖上。他帮着官府抓人,早就坏了江湖上“盗亦有道”的规矩。道上的人都视他为叛徒,明里暗里的恐吓、威胁接踵而至。张三立知道,自己再这么干下去,迟早死在自己人手里。 他找到已经当上局长的杨以徳,说自己想退出了。杨以徳哪里肯放?张三立这个“破案顾问”太好用了,简直是他仕途上的宝贝。他好言相劝,加官进爵的许诺说了一大堆,就是不松口。 没想到,张三立是个狠人,而且是对自己狠。眼看好说歹说走不掉,他心一横,做出了一个惨烈的决定。他不知从哪弄来一把石灰粉,当着杨以徳的面,猛地撒向自己的双眼。 一声惨叫过后,张三立当场双目失明。鲜血混着石灰从他眼眶里流出来,场面骇人。他用这种自残的方式,告诉杨以徳:一个瞎子,对你再也没有利用价值了。杨以徳被他这一手彻底镇住了,他没想到一个人能对自己下这么重的手。话说到这份上,事做到这份上,他只能放人。 从此,江湖上再无飞贼张三立,只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废人,消失在了天津卫的茫茫人海中。 张三立没有被枪毙,也没有成为什么烈士,他用一种最江湖的方式,给自己画上了一个句号。他活在一个有“规矩”的年代,无论是官府还是江湖,大家似乎都在一个看不见的框架里行事。 反观几十年后的“世纪贼王”张子强,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张子强绑架李嘉诚长子,勒索10.38亿港币,绑架富豪郭炳湘,勒索6亿港币。他玩的已经不是飞檐走壁的小偷小摸,而是动用现代化武器和周密计划的暴力犯罪集团。他信奉的是赤裸裸的金钱和实力,江湖道义在他眼里一文不值。 张子强的落网,靠的也不是杨以徳那样个人式的智谋,而是内地公安强大的侦查体系和法治天网。从“9810”专案的成立,到“南粤神探”朱明健的精密部署,最终将其绳之以法,执行死刑。这背后,是国家力量的体现。 说到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贼王”,也就有一个时代的法与道。 杨以徳和张三立的纠葛,是乱世中个人生存智慧的博弈。而张子强的覆灭,则是法治社会对现代有组织犯罪的必然重击。

0 阅读:1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