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乌克兰猛烈的军事行动!从东到西,包括基辅、利沃夫等14个州,都遭到了大规

物规硬核 2025-09-08 01:35:43

俄罗斯对乌克兰猛烈的军事行动!从东到西,包括基辅、利沃夫等14个州,都遭到了大规模空袭。   这次打击不同于以往,俄军动用了多种武器组合,不仅包括价格高昂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还包括大量廉价的“天竺葵”自杀式无人机,以及数百枚精确制导炸弹。   整场攻击,就像一场“高低搭配”的混合战,先用便宜无人机消耗对方的防空导弹,再派出高精度导弹和炸弹重点摧毁能源设施和军事目标。   这种打法,其实是在算一笔经济账——乌军一枚防空导弹可能价值几百万美元,而一架“天竺葵”无人机成本只有几万美元,用低价武器消耗对方的高价防御,正成为现代战争中的常见策略。   本轮空袭中,乌克兰的发电厂、变电站、燃料库和铁路枢纽成为重点打击对象,这不是俄军第一次针对能源系统下手,但这次的规模和强度远超去年冬天,许多地区出现停电、停暖,修复起来越来越困难。   这些设施看似属于民用,实则支撑着乌军的后勤和动员能力,打击能源系统,不仅能削弱经济运转,还能影响民众士气,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战术。   尽管乌克兰拥有西方提供的防空系统(如“爱国者”和IRIS-T),并在拦截弹道导弹方面表现不错,但面对无人机群的低空、多点进攻,仍然显得吃力,乌军防空导弹库存不断消耗,而西方援助速度远远跟不上战场需求。   更现实的问题是,乌克兰自身国防工业尚未成熟,很多装备依赖外部输入,这场消耗战打得越久,对乌克兰的压力就越大。   从这次攻击可以看出,俄军的打击精度和协同能力有所提升,他们不再像战争初期那样盲目轰炸,而是更注重选择高价值目标、使用更灵活的弹药,比如加装了滑翔翼的普通炸弹改造为“智能炸弹”,成本低、效果却不差。   此外,俄罗斯也在推进武器装备的“国产化”,受到国际制裁后,很多零部件进不来,但俄仍努力实现无人机和导弹的自产,甚至提高了生产节奏。   目前看,俄乌双方都已进入消耗战阶段,俄罗斯想用持续的空袭拖垮乌克兰的经济和防空能力,乌克兰则在争取更多远程武器和防空系统,希望反击俄后方基地。   但战争越是延长,技术迭代就越快,尤其是无人机,正在改变传统作战方式,廉价的无人机不仅能执行侦察和攻击任务,甚至开始替代部分导弹功能,未来的冲突,可能会越来越依赖这类“低科技、高效益”的手段。   这场冲突,表面上是导弹与无人机的对决,背后其实是整个作战思维的改变,俄军这次“混搭打击”告诉我们,现代战争不光看谁武器先进,还要看谁会算账,用最低成本给对方造成最大损失,正成为一种新思路。   但这也带来令人担忧的问题,战争边界正在模糊,电厂、铁路、民用基础设施反复被炸,受苦最深的其实是普通百姓,这种“能源战”“心理战”,长远看只会加剧人道危机。   西方支援乌克兰,光给防御性武器可能已经不够,更重要的是帮乌建立自己的军工体系,尤其是在无人机和防空领域具备自主生产能力,否则,一旦外援跟不上,战场天平很容易倾斜。   最后想说的是,无人机技术正在快速扩散,便宜、易得、难防范,将来不光是国家,甚至非国家组织也可能大规模使用,这或许将改变全球的安全逻辑——我们必须提前思考,如何规范这类技术的使用。   战争从来不只是武器的事,更是关于人、关于未来规则的事。

0 阅读:122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