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阅兵观看人数会是14亿,即便加上外国网友,应该也只是20多亿, 没想到,算上重播点播,竟然达到了惊人的296.21亿人次。 现在看视频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大家只能坐在电视机前等直播,现在很多人是在手机上刷到的,可能是一段战机飞过的短视频,一个兵哥哥正步走的特写,或者一句让人热血沸腾的台词。 这些片段被剪成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在抖音、微信、微博和海外平台反复传播,你点一次、重看一次,都算一次点击,这样加起来,量自然就惊人了。 有些朋友可能以为阅兵主要是国内观众在看,其实不然,很多外国网友也跑来围观,有人夸“队伍走得太整齐了”,有人说“中国装备这么先进了”? 甚至还有人把解说翻译成英文、西班牙语发到外网上,不一样的文化背景,却同样被视觉震撼和仪式感打动,这不只是中国的阅兵,也成了一场全球观看的事件。 想想看,要是手机老是卡顿、画质模糊,你还会愿意看吗?现在的5G网络、高清直播、智能剪辑,让我们随时随地流畅观看,还能自动生成精彩片段推给你,这次惊人的观看量,其实也是中国网络技术成熟的一种体现。 数字虽然震撼,但我们更该想想: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看? 不仅是装备先进、队伍整齐,还有那些打动人的细节:比如官兵们训练背后的故事、工程师研发武器的经历,甚至普通人在观看时的反应。 这些内容让盛大的阅兵变得更真实、更接地气,这说明,国家大事不是只能严肃报道,也可以有温度、有人情味。 好的内容自己能跨越国界, 有些外国人原本可能对中国不了解,但通过阅兵中的视觉元素、艺术表现,也能感受到中国的进步和魅力,这提醒我们,真正优质的内容,其实不需要强行解释,它会自己说话。 年轻人的爱国热情有了新表达, 他们用表情包、弹幕、二次创作来参与传播,不是因为他们不严肃,恰恰是因为有自信、有认同,才敢用轻松的方式表达沉重的情感,这是一种更自信、更从容的爱国方式。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分追求数字,下一次也许不必非要破纪录,而是想想怎么让中国的故事被更多人听懂、认同,如果一段阅兵视频能让一个外国小朋友对中国产生好奇,能让一个海外华人感到自豪,那它的价值就远不止几百亿点击量了。 真正厉害的传播,不是靠强推,而是靠打动人心,而这次阅兵,确实做到了。
世界首富,看完93阅兵后盛赞中国
【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