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终于撕下了遮羞布,不是对俄动真格,而是集体对准中国,现在不是中国退不退的问题,是已经没有退路。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25年初秋,这场围绕能源与科技的博弈里,欧盟一边喊着“反俄”口号,一边将制裁矛头转向中国,可这种看似强硬的姿态,背后藏着的却是内部危机难掩、战略选择两难的现实。 自俄乌冲突延宕以来,欧盟始终陷在“想反俄却离不开俄能源”的矛盾里,2024年,法国、比利时等四国仍进口超1677万吨俄罗斯液化天然气. 勒阿弗尔港更是俄LNG的重要中转站,能源贸易从未真正中断。可在美国的压力下,情况变了. 特朗普政府不仅要求欧盟站队,还提出对购买俄能源的“第三国”加征50%至100%的高额关税。 为了配合美国,欧盟派代表团赴华盛顿磋商“二级制裁”,把矛头对准了持续采购俄能源的中国。 然而这场“配合”的背后,是欧盟难以掩盖的内部乱局。法国总理在国民议会信任投票中惨败下台,这已是马克龙任期内第五位倒台的总理,议会碎片化让中间派举步维艰。 意大利极右翼政党在地方选举中接连获胜,话语权不断扩大;德国虽表面克制,却因经济放缓、车企利润下滑,在对华政策上愈发妥协。 当内部矛盾难以化解时,“对外强硬”成了政客们转移焦点的选择,对俄“打不动”,对美“惹不起”,中国便成了看似“安全”的目标。可欧盟似乎忘了,中欧之间早已深度绑定。 2024年中欧贸易额达8600亿欧元,中国是德国汽车、法国航空、意大利奢侈品的关键市场,单是德国三大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年营收就占全球三成以上。 如今欧盟推动的《净零工业法案》,却要在电动汽车、高端芯片等领域设限,一旦中国产品市场占比超50%就触发额外限制。这种“人为设卡”的做法,看似针对中国,实则先伤自己。 面对欧盟的动作,中国的应对并非“对抗”,而是基于韧性的精准布局。商务部迅速启动对欧盟猪肉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覆盖20亿美元出口,精准命中西班牙、丹麦等国的农业软肋。 在能源领域,中国早已拓展中东、非洲、中亚的供应渠道,降低对单一来源的依赖。这些布局,不是为了主动冲突,而是为了守住自身利益的底线。 欧盟或许没意识到,这场对准中国的制裁,本质上是一场“战略误判”。它试图用外部施压掩盖内部危机,却忽视了全球化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 制裁中国,等于断了自己的部分供应链;疏远中国,等于放弃一个庞大的市场。德国车企车间里的停滞、西班牙农场主的焦虑,都在印证一个道理。 对抗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是在中欧这样深度依存的关系里。 如今,欧盟的“二级制裁”还在酝酿,可中国早已不是没有退路的一方,通过多元合作、自主创新,中国为自己搭建了应对风险的“防护网”。 而欧盟要面对的,或许不只是如何应对中国的反制,更是如何解决自身的内部撕裂、如何在中美之间找到真正符合自身利益的位置。 毕竟,靠转移矛盾维系的团结,终究抵不过现实利益的考验;以对抗为代价的战略,最终只会反噬自己的发展。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信息来源:路透社
欧盟终于撕下了遮羞布,不是对俄动真格,而是集体对准中国,现在不是中国退不退的问题
湖锦行
2025-09-15 13:19:00
0
阅读:54
王东方
美国为什么选卡拉斯当欧盟外交部长,就是给冯德莱恩选个助手,帮助冯德莱恩继续坑害欧盟,为美国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