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女权者们要睡不着了,因为她们正在失去一个又一个“根据地”……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打响了“反击极端女权主义”的第一枪,让曾经高高在上的女权主义者们失去了滋生的土壤,这样动作之下,必然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2025年9月9日下午,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的开学典礼现场,两千多名本科新生正专注地聆听入学安全教育讲座。 当屏幕上突然弹出“常见敏感标识,极端女权主义”的PPT页面时,全场先是短暂安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一位现役军官拿起话筒,声音铿锵有力:“这种思想有毒,年轻人千万别碰!真正的平等是并肩作战,不是互相拆台。” 这一刻,这所素有“国防七子”之称的高校,以坚定的姿态打响了高校反击极端女权主义的第一枪。 这场讲座由学校校园管理与保卫处精心策划,PPT中清晰地划分了正常性别平等诉求与极端女权的界限。 现场列举的案例发人深省:职场上争取同工同酬是正当权益,而索要天价彩礼后又强调“女性独立”则是双标。 反对就业歧视值得支持,但将男生帮女生拧瓶盖说成“物化女性”就显极端。 校方特意请来的军官结合军营经历说:“军营里男女兵同吃同住同训练,没人会因为性别降低标准,也没人会因为性别剥夺机会。” 学校党委宣传部在随后的回应中明确表示,这是年度常规安全教育的一部分,和反诈骗、消防安全教育同步开展。 “现在网络上有些极端思想包装得很隐蔽,我们有责任帮学生擦亮眼睛。” 宣传部工作人员的话道出了教育者的担当。 更值得关注的是,校长付梦印院士在同期的“入学第一课”中强调“红色基因”和“奉献精神”。 与防范极端女权的教育形成价值观层面的呼应,展现了学校育人理念的连贯性。 南理工的这场教育实践并非偶然,而是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清醒回应。 近年来,极端女权思想已悄然渗透高校校园。 最典型的莫过于“武大图书馆事件”,2023年10月,女生杨某某因怀疑男生肖某某在图书馆实施性骚扰发帖举报。 导致肖某某遭遇网暴,个人信息被泄露,祖父受刺激离世。 两年后法院宣判肖某某行为不构成性骚扰,杨某某又因曝光他人隐私遭到新一轮网络攻击。 这场持续700多天的风波,让公众亲眼目睹了极端女权思潮如何借助网络发酵,最终酿成两败俱伤的悲剧。 极端女权的危害还远不止于此,中央网信办同期开展的“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整治”专项行动中,明确将“宣扬极端女权、挑动性别对立”列为重点整治内容。 专项行动直指王某玲、金某等千万粉丝网红,她们利用影响力引导女性远离婚姻、索要高额彩礼,甚至煽动与父母决裂。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理工的教育实践展现出独特的育人智慧。 学校不仅在台前明辨是非,更在幕后用温暖托举学生成长。 其推行多年的“暖心饭卡”项目通过大数据分析,悄悄为每月在食堂用餐满60次且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发放补助。 三年来累计资助3.6万人次,支出960万元,受助学生无需申请,甚至不知道补助何时到账。 这种“润物无声”的关怀与直面极端思想的勇气,共同构成了南理工完整的教育图景。 如今,南京理工大学的举措已产生示范效应。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反对极端女权不是否定性别平等,而是拒绝被别有用心的思潮裹挟。 正如那位现役军官所说:“真正的军人保护妇女儿童,但绝不容忍借女权搞分裂。” 当高校敢于直面敏感议题,当国家层面持续整治网络乱象,当公众逐渐认清极端思想的危害,极端女权这一外来文化糟粕终将失去滋生的土壤。 这场“第一枪”的意义,在于唤醒更多人对极端思想的警惕,共同维护一个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 历史终将证明,任何试图撕裂社会的极端思潮,都必将被前进的车轮碾压,而尊重差异、追求真正平等的理念,才会在时光中愈发璀璨。
极端女权者们要睡不着了,因为她们正在失去一个又一个“根据地”…… 近日,南京理
拾九观人间
2025-09-15 13:41:16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