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已婚的张女士和张先生通过摇一摇结识,两人在酒店首次发生关系。在车内再

春诗明明 2025-09-15 13:52:07

陕西西安,已婚的张女士和张先生通过摇一摇结识,两人在酒店首次发生关 系。在车内再次发生关 系时张先生突发心脏病,张女士施救40分钟无果后离开。9天后张先生被发现已离世,家属起诉索赔48万,一审张女士担15%责赔137043元,二审改赔138118.8元。   故事还得从二零二三年说起,张女士是一名已婚女性,日子过得平淡甚至无聊,有一天她打开了微信里的“摇一摇”,屏幕另一端,跳出一个陌生男人的头像张先生。   两人随手一聊,竟发现话题意外契合,从生活琐事到内心烦闷,仿佛一旦打开了话匣子,就停不下来。不到几天,张先生提出:“找个时间见个面吧。”   2月25日两人第一次见面,二人直接约到了酒店,见面后双方也没有过多寒暄,暧昧的眼神很快取代了语言,顺理成章地跨过了那道界限,结束后他们还约好保持联系。   短短几天后,张女士心里又泛起了期待,3月3日晚,她主动发消息问:“今晚能见面吗?”张先生立刻答应。当天晚上他开车到公园接上张女士,随后一路驶向一条偏僻街道,在“铂力特东门向南100米”的地方停下。   车门关上外界的喧嚣消失,两人再次沉浸在秘密的氛围里,可就在这一刻,意外悄然而至,激情过后,张先生忽然面色苍白,胸口一阵剧痛,整个人呼吸急促,身体僵硬,张女士吓坏了,她一边呼喊、一边用力摇晃,还试着按压心脏。   她坚持了大约40分钟,期间没有打电话求助,为什么?她怕,怕拨打120后,别人发现他们的关系;怕事情传到家里;怕毁掉她“体面”的生活。   当张先生最终没有了呼吸,她心慌意乱,拿起他放在车里的手机,迅速离开。那一刻,她选择的不是救命,而是掩盖。   张先生消失了整整九天,家人焦急地寻找,打电话也没人接,直到3月12日,警方在那辆车里发现了已经没有生命迹象的张先生,案件进入法律程序后,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张先生到底怎么死的。   2024年4月6日,陕西佰美法医司法鉴定所出具意见书。结论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发作。这种病很多人听过,它是心血管疾病里最常见的一种。动脉内壁堆满脂质斑块,血管越来越窄,心脏随时可能因为供血不足而“罢工”。剧烈活动、情绪紧张,甚至是突然的体力消耗,都可能成为诱因。   张先生本就患有严重心脏病,他在狭小密闭的车厢里进行激烈活动,无疑给自己埋下了危险的引线。换句话说,即便当时有人立即送医,也未必能挽回生命。但问题是,张女士的选择,还是在客观上减少了救援的可能。   张先生的家人无法接受亲人的突然离世,更无法接受他在孤独无助中死去。他们把矛头指向了张女士,向法院提出索赔,金额约48万余元。   一审法院认为,张女士在发现对方生命垂危时,采取了一定的急救动作,但她没有呼叫专业救援,更严重的是她带走手机、离开现场,彻底切断了其他人介入的可能。   基于此法院认定她对死亡结果存在一定过错,判定承担 15% 责任,需赔偿约 137043 元,包括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等。   案件进入二审后,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复核后确认事实无误。但在丧葬费的计算上,一审存在方法错误,最终二审法院调整赔偿数额为 138118.80 元,维持了其他判决。   很多人问:张女士为什么要承担责任?难道她不是已经努力抢救了40分钟吗?答案就在“不作为”三个字。按照法律解释,当一个人是唯一在场的见证者,且有能力采取更有效措施时,她就负有救助义务。   当然张先生自身的责任同样重大,他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明知自己有严重心脏病,却依然冒险,法院因此认定他要承担85%的责任,这也是法律和道德交汇的地方。   而且随着社交软件的普及,“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制造了无数短暂的邂逅。但这种关系背后,可能是疾病风险、法律责任,甚至家庭的崩塌。   法院用判例告诉公众:责任不是全盘推给在场者,而是根据过错比例划分。张先生85%,张女士15%,这样的判决强调了公平,也立下了标尺。   13.8万元的赔偿,放在巨额案件里或许算不上大数字。但它背后是一个男人的生命,一个女人的名誉,一个家庭的崩裂。   最令人唏嘘的可能还是张女士的丈夫。他既是背叛的受害者,又成了经济赔偿的承担者。这种双重打击,让整个事件更具讽刺意味。   案件之外最值得记住的一句话是:在任何关系里,生命权都应摆在第一位。救人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义务。

0 阅读:163

猜你喜欢

春诗明明

春诗明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