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下令抄陈德家,8岁的陈子善怒吼道:“我祖父陈德为你挡了9箭,我父亲也为大明战死沙场,为何要抄我家?”朱元璋也不恼,反而微微一笑说:“我只是抄了你的家,你应该感谢我才对。” 1390年的应天府,春天来得特别晚。 陈府大门前,八岁的陈子善正在和管家玩蹴鞠,小脸红扑扑的。 忽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一队锦衣卫勒马停在大门前,为首的下马亮出令牌:“奉旨查抄陈府!” 管家手里的球掉在地上,滚了好远。 陈子善愣愣地看着这群人冲进家门,翻箱倒柜,家里的女眷吓得哭成一团。 陈子善挣脱管家的手,冲到那个为首的锦衣卫面前,“我祖父为皇上挡过九箭!我父亲战死沙场!你们凭什么抄我家!” 那锦衣卫百户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孩子如此胆大。 正要呵斥,却见一顶轿子停在门前,朱元璋竟亲自来了。 朱元璋穿着常服,缓步走下轿子,看着乱成一团的陈府,脸上没什么表情。 陈子善一见皇帝,不但不怕,反而冲上前去:“皇上!我祖父陈德为您挡过九箭!我父亲陈山也为大明战死!为何要抄我家!” 周围锦衣卫吓得脸都白了,这可是大不敬之罪。 谁知朱元璋不但不恼,反而微微一笑,弯腰看着这个才到他腰间的孩子:“小子,朕只是抄了你的家,你应该感谢朕才对。” 陈子善愣住了,小脸气得通红:“凭什么感谢你!” 朱元璋直起身,对锦衣卫摆摆手:“继续抄。”又对身边太监道,“把这孩子带上,朕要问他几句话。” 陈子善被带进宫里,心里又怕又气。 他记得祖父陈德说过,当年鄱阳湖大战,陈德为朱元璋挡了九箭,差点送命。 父亲陈山去年还在北边打蒙古人,战死沙场。怎么转眼间,皇上就翻脸不认人了? 朱元璋在偏殿见他,让人给他拿了点心:“吃吧,边吃边说。” 陈子善扭过头:“不吃!” 朱元璋笑了:“有骨气,像你祖父。”他踱步到窗前,“知道你祖父现在在哪吗?” 陈子善一愣:“祖父...不是在家养病吗?”他已经好些天没见到祖父了。 朱元璋转身看着他:“你祖父牵扯进胡惟庸的案子,现在在诏狱。” 陈子善虽然年纪小,但也听说过胡惟庸案。 这两年,因为这事被杀头的大臣数都数不清。他小脸一下子白了:“祖父他...” “朕抄你家,是在救你们。”朱元璋淡淡道,“若是等三司会审定了罪,就不只是抄家这么简单了。” 这时,一个老太监匆匆进来,在朱元璋耳边低语几句。 朱元璋脸色微变,对陈子善道:“在这等着。” 诏狱里,陈德奄奄一息地躺在草堆上。他今年六十多了,身上旧伤新伤叠在一起。 听到脚步声,他勉强睁开眼,看见朱元璋站在牢门外。 “皇上...”陈德想要起身行礼,却动弹不得。 朱元璋让人打开牢门,走到他身边:“陈德,你跟了朕多少年了?” “三十六年了。”陈德声音嘶哑。 “三十六年。”朱元璋重复了一遍,“鄱阳湖那九箭,朕还记得。” 陈德眼圈红了:“臣...有负圣恩...” 朱元璋沉默片刻:“你儿子战死沙场,朕知道。你孙子才八岁,朕也见了。” 陈德突然挣扎着爬起来磕头:“皇上!罪臣该死,但求皇上放过臣的孙儿!他还小,什么都不知道!” 朱元璋看着他:“胡惟庸给你那封信,你为什么不报?” 陈德老泪纵横:“臣糊涂了...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朱元璋长叹一声:“朕若重罚你,寒了将士们的心。朕若轻饶你,难服众人之口。”他站起身,“你孙子说,你为他挡了九箭。” 陈德愣住了。 “朕给你陈家留条活路。”朱元璋转身往外走,“好自为之。” 第二天,圣旨下来了:陈德削爵罢官,遣返原籍。 陈府抄没的家产,返还三成以供生计。陈子善由官府抚养至成年。 陈子善回老家之前,朱元璋问他:“还记得那天朕说的话吗?” 陈子善低着头:“记得。” “现在明白为什么了吗?” 陈子善犹豫了一下,摇摇头又点点头。 朱元璋难得耐心:“你祖父一时糊涂,犯了错。朕若轻饶,别人会以为朕徇私。朕若重罚,对不起你家功劳。抄家看似惩罚,实是保全。明白吗?” 陈子善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朱元璋摸摸他的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陈子善后来被送到国子监读书,成年后荫袭了一个小官职。 他再没见过祖父,只知道陈德回到老家后第二年就去世了。 有一次,他和几个同僚喝酒,有人说起当年胡惟庸案,感叹皇上手段太狠。 陈子善喝多了,脱口道:“皇上抄我家,实是救了我。” 众人都笑他喝糊涂了。只有一位老臣若有所思地看着他,轻声道:“陈公子说得对。当年牵扯进胡惟庸案的,能保全性命的没几家。你陈家是特例。” 陈子善后来官做得不大,但平平安安过了一生。 晚年他给儿孙讲起这段往事,总是说:“皇上之心,深似海。看似无情,实则有情。” 但他始终没搞明白,朱元璋那天抄他家,到底是为了保全陈家,还是为了给其他功臣看——连陈德这样的老臣都受罚了,谁还敢说皇上徇私? 也许两者都有。 君心似海,本来就不是常人能测度的。
1390年,朱元璋下令抄陈德家,8岁的陈子善怒吼道:“我祖父陈德为你挡了9箭,我
不看风景的万科
2025-09-16 15:43:44
1
阅读: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