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鲁迅花3000块大洋在北京购买了四合院,并将全家接过来同住,怎料,因为弟媳一句羞臊的话,弟弟直接拿起香炉砸向鲁迅,说道:“绝交!”从此,鲁迅净身出户,被赶出了家门 鲁迅本名周树人,1881年生在绍兴,早年家境衰落,他先在南京学堂求学,1902年去日本留学,起初读医,后转文学。回国后在教育部任职,推动新文化运动,写出狂人日记等作品。作为长子,他肩负家庭责任,与母亲包办的妻子朱安虽结婚多年,却少有共同生活。周作人1885年生,随兄求学,日本留学时娶羽太信子,回国任北大教授。周建人1888年生,也娶羽太信子妹妹羽太芳子,从事科普。周母鲁瑞操持家务,支持儿子们。周家三兄弟早年相依,共同面对家道中落。 1919年,鲁迅决定卖绍兴祖宅,凑钱买北京八道湾11号四合院,花了3500大洋,借贷500,还用兄弟积蓄补齐。这院子三进32间,500多平,够全家住。他写信催家人北上,因为老宅已售,长子需安置大家。一个月后,七八口人到京,鲁迅安排房间,自己独住前院厢房,母亲和朱安住中院,周作人一家和周建人一家分后院东西厢。周母对儿子不与朱安同住有意见,但鲁迅说两人无话题,这样安排便于照顾母亲和写作。周母只能接受。 一家合住后,开支大增。鲁迅和周作人月薪近600大洋,全交给羽太信子管家。本想让朱安管账,但她不识字,只能由羽太信子负责。她起初还匀称买米菜布料,可时间长了,偏心明显。她爱买日本货,床单勤换,出门坐车,优先照顾自己和妹妹一家,朱安母亲用品拖延,鲁迅用品短缺。她还从工资寄钱回日本,供父亲家用和弟妹费用。本来家境能宽裕,却因她大手大脚导致紧巴,常需借债。周家经济压力渐重。 话说回来,羽太信子出身日本普通家庭,来中国后讲究排场,请仆人厨子,采购日货充斥。她不节约,病了请日本医生,花销大。周作人默许不管,周建人也随从。鲁迅察觉账目不当,曾指出问题,但羽太信子反驳说周作人工资高,她有权。周家内部矛盾积累,鲁迅减少去后院。羽太信子在周作人面前讲鲁迅坏话,周作人耳根软,渐生疑心。周家从和睦转为紧张。 1923年,矛盾爆发。羽太信子对周作人说鲁迅偷看她洗澡,周作人信以为真,写信绝交,要鲁迅别去后院。周作人扔香炉砸向鲁迅,大喊绝交。鲁迅收拾衣物,净身离开八道湾。这事源于羽太信子一句话,点燃多年积怨。周家分裂,兄弟从此断绝。 鲁迅搬出后,租砖塔胡同61号住,继续北大授课,写杂文。周母留八道湾,但周作人和周建人未尽赡养,将对鲁迅不满迁怒她。1924年,周母和朱安搬出,与鲁迅同住。周作人继续北大教职,周建人移上海科普。周家和睦结束,兄弟无往来。
李敖评价张学良时,坦言“张学良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张
【4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