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日本申请“入常”进行到关键时刻,当时很多国家都认为这事是板上钉钉了,可

炎左吖吖 2025-09-18 12:47:15

20年前,日本申请“入常”进行到关键时刻,当时很多国家都认为这事是板上钉钉了,可就在这时,陈毅元帅的女婿王光亚站了出来,给日本入常按下了暂停键! 2005年9月,纽约联合国总部,一场看似尘埃落定的政治博弈正走向高潮。 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志得意满,因为日本联合德国、印度、巴西组成的“四国集团”谋求联合国“入常”的计划,似乎已胜券在握。 就连全球舆论普遍认为“入常”已是板上钉钉。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位中国外交官,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王光亚,最终按下了决定性的暂停键。 日本对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渴望,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 最深远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 日本作为创始成员之一,曾是国联仅有的四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这份曾经的“大国地位”记忆,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崛起的背景下,演变为强烈的“回归”诉求。 进入21世纪,日本凭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雄厚实力,以及联合国第二大出资国的身份,自认为已具备足够的“资格”和“资本”重返国际政治核心决策圈。 2004年至2005年,日本政府将“入常”提升为国家外交战略的最高优先级目标。 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亲自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游说活动。 策略核心是“金元外交”与“捆绑推进”。 一方面,日本重金投入,向中美洲国家一次性提供高达90亿日元的援助。 对非洲国家承诺将政府开发援助总额翻倍,试图以经济利益换取政治支持。 另一方面,日本深知单打独斗难度巨大,于是联合同样怀揣“入常”野心的德国、印度、巴西,组成“四国集团”,提出“捆绑入常”方案。 即四国要么一起成为常任理事国,要么共同进退,试图以“人多势众”和“抱团取暖”的方式,形成强大的集体压力,迫使联合国会员国接受方案。 东京方面信心爆棚,小泉首相甚至公开宣称已获得“超过100个国家支持”。 然而,日本及G4伙伴严重低估了安理会改革的复杂性与敏感性,更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中国清晰而坚定的立场。 中国政府自始至终对日本“入常”持明确的保留乃至反对态度。 这一立场并非出于简单的历史恩怨,而是基于对联合国宪章精神、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及对日本自身表现的深刻考量。 王光亚大使作为中国在联合国的最高代表,深刻理解并坚决执行这一国家意志。 在G4高调推进方案的关键时期,王光亚并未在媒体上高调宣示反对,而是将外交重心放在了纽约的幕后战场。 至此,王光亚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地。 他的日程表排满了与关键国家代表的双边会晤。 王光亚反复向各国代表强调,日本对在二战期间犯下的侵略罪行缺乏深刻、彻底的反省和真诚的道歉。 历史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参拜问题、慰安妇问题等,都表明日本未能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一个不能正视自身黑暗历史的国家,如何能在肩负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首要责任的安理会中,获得道德权威和国际社会的广泛信任? 其次,王光亚指出G4“捆绑入常”策略的内在脆弱性。 该策略看似强大,实则将四个国家的命运强行绑定。 依据联合国议事规则,任何安理会改革方案,特别是涉及增加常任理事国的重大修改,都需要获得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多数成员国的支持,并且必须得到现有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 这意味着,G4方案并非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要其中一国因自身问题遭到强烈反对或某个五常的否决,整个方案就会连带失败。 王光亚的策略之一,就是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之后, 王光亚还在各类场合反复阐述中国关于安理会改革的立场。 他呼吁国际社会警惕G4方案可能带来的仓促和不公,强调改革的质量和合法性远重于速度。 王光亚的外交斡旋并非孤军奋战。 他有效地凝聚了国际社会中对日本历史问题存有疑虑、对G4捆绑策略不满、以及对安理会改革方向有不同看法的力量。 许多国家虽然因接受日本援助而在公开场合保持沉默或含糊其辞,但在私下或关键投票环节态度逐渐明朗。 2005年9月,联合国大会关于安理会改革的辩论进入白热化阶段。 G4国家摩拳擦掌,期待能顺利进入表决程序。 然而,当会议主席试图推动就G4方案进行表决时,会场出现了强大的阻力。 不仅中国、美国等常任理事国表达了关注,众多成员国也对方案的可行性、特别是日本的历史问题提出质疑。 最终,G4方案甚至未能进入正式投票环节。 王光亚以冷静的智慧、坚韧的意志和对国际规则的精妙运用,成功地为日本“入常”按下了暂停键。 此次挫败对日本追求“入常”的努力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光亚大使在2005年展现的外交艺术,不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更在关键时刻维护了联合国改革的应有方向,彰显了负责任大国对历史、对规则、对国际社会共同未来的深刻担当!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王光亚简历、海外网——日本常驻联合国代表称“入常”系日本“职责”)

0 阅读:147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