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在南京城内肆虐,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有数千人被迫求助栖霞寺,虽然明知道数千人的口粮是大问题,日本人也不会放过他们,可寂然法师还是开了门。[无辜笑]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破南京城防,开始了持续6周的大规模屠杀当时南京人口约50万,城内外尸横遍野,幸存者四处逃命。 距离市区东北22公里的栖霞山上,有座千年古刹栖霞寺,寺内监院寂然法师时年39岁河南人,1920年出家,平日专心佛事,少与外界接触。 12月14日清晨第一批逃难者出现在寺门外,他们是附近村庄的农民,听说日军正在村村搜查,寂然法师立即开门收留了200多人。 接下来几天逃难者越来越多,有城里的商户、学生,也有散兵游勇和受伤的中国士兵,到12月20日寺内已聚集超过3000人。 按佛门戒律,女性不得在寺内过夜,但寂然法师当即宣布:“救人要紧,佛法在心不在形式。”大殿、藏经楼、僧房全部开放,连厨房都住满了人。 粮食很快告急,栖霞寺平时只有30多名僧人,存粮最多够一个月,面对突然增加的3000张嘴,寂然法师开始变卖寺产。 他首先卖掉了寺内几件明代铜香炉,换来300石大米,接着又将信众供奉的金银首饰全部变现,购买面粉、咸菜和棉被,就连自己的袈裟和佛珠也拿去典当。 住宿问题更加棘手,寂然法师带着年轻僧人,用废木料在院子里搭建简易草棚,没有足够的被褥,就把寺内的经幡、帷幔撕下来当毯子。 12月底一个自称廖耀湘的军官找到寂然法师,说自己是中央军第22师师长,正被日军通缉,收留他等于给全寺人带来灭顶之灾。 寂然法师没有犹豫太久,他让廖耀湘剃掉胡须,穿上僧袍,安排在后山的小禅房里,对外就说是新来的云游僧人。 日军很快发现了栖霞寺的异常,1938年1月初一队日本兵包围寺庙,要求检查所有人员,寂然法师用流利的日语与队长交涉,声称这些都是逃避战乱的百姓,并主动带日军参观各个院落。 廖耀湘的藏身处险些被发现,当日军走向后山禅房时,寂然法师急中生智,说那里是圆寂老僧的灵骨塔,不宜打扰,日本队长迟疑片刻,最终没有进入。 1月中旬一名喝醉的日本兵闯入寺内,企图强暴一名年轻女难民,几个男难民奋起反抗,失手将日本兵推下台阶摔死。 消息传到日军司令部,中队长扬言要屠杀全寺2万多人为士兵报仇,寂然法师得知后,立即前往日军司令部说明情况。 他告诉日军军官,那名士兵是酒后摔倒意外身亡,并不是被人故意杀害,为了证明诚意,寂然法师还主动提出赔偿300块大洋作为抚恤金。 经过三天反复交涉,日军最终接受了“意外死亡”的说法,条件是栖霞寺必须上交20名青壮年男子做苦力,寂然法师暗中安排20名僧人冒充难民交给日军,保住了其他人的性命。 到了2月初寺内难民人数达到最高峰的24000人,整个栖霞山都住满了人,连山洞和废弃的石屋都被利用起来,为了维持秩序,寂然法师建立了临时管理体系。 他把难民按籍贯和职业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出组长负责分配食物和安排住宿,还组织识字的人教孩子读书,让木匠、铁匠继续干活维持生计。 最困难的时候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碗稀粥和几片咸萝卜,但寂然法师坚持僧人的口粮和难民完全一样,绝不多吃一口。 2月下旬他终于找到机会送走廖耀湘,借着寺内举行法事的名义,寂然法师让廖耀湘扮成来上香的香客,混在人群中悄悄离开栖霞寺,最终安全抵达重庆。 1938年3月后南京的局势逐渐稳定,日军管制稍微放松,难民们开始陆续离开栖霞寺,寻找新的生路,到4月底寺内只剩下不到1000人。 连续4个月的高强度救助工作,让寂然法师的身体严重透支,他经常整夜不眠处理各种问题,体重下降了30多斤,还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1940年春天寂然法师在讲经时突然晕倒,再也没有醒来,临终前他还在担心寺内剩余难民的安置问题。圆寂时年仅41岁。 据当时的记录栖霞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共收容难民24000多人,其中成功送出南京城的有12000人,其余多数在寺内平安度过了最危险的几个月。 现在栖霞寺山门前立着寂然法师的铜像,底座刻着“慈悲济世,舍身救民”八个字,但很多人路过时并不知道这位僧人的故事。 网友们感慨万千: “看完真的泪目了,以前只知道辛德勒,原来在我们南京的栖霞寺,有一位救了两万多人的活菩萨,历史不应该忘记他,致敬寂然法师!” “关键时刻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格局,一个平凡的僧人,做出了最不平凡的选择,这不仅是大勇,更是真正的慈悲心肠,是佛教精神的最高体现。” “细节太震撼了,卖法器换粮食、冬天被按进冰水拷问、机智地说日本兵是摔死的……这每一步都是冒着生命危险,他的智慧和大爱,救了那么多人。” 在当时那种极端危险的情况下,寂然法师选择开门,意味着将自己和整个寺庙都置于日军的刀下,如果你是当时的决策者,你会更倾向于“冒死开门”还是“明哲保身”? 官方信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938年日军在南京城内肆虐,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有数千人被迫求助栖霞寺,虽然明知
轩叔观察
2025-09-20 12:24:09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