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枪杆子硬却不压人!俄副防长三度点赞引爆香山论坛

波览历史 2025-09-20 16:45:36

“中国枪杆子硬,却不拿枪压人。”   俄罗斯副防长安娜·齐维廖娃的话音刚落,俄罗斯代表团的掌声率先响起,随后整个会场掀起巨浪般的掌声。   这一幕发生在9月18日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的全体会议上,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安全局势因北约持续东扩、地区冲突不断等因素愈发复杂。   齐维廖娃的这番表态,不仅是对中国军事战略的精准概括,更折射出大国博弈中一种新的平衡逻辑。   当前北约不断在欧洲和亚太地区强化军事部署,俄罗斯面临的战略压力持续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齐维廖娃的表态绝非偶然。   她三次重复这句话,实际上是通过公开认可中国的安全理念,向国际社会传递中俄在安全领域的战略协作信号。   这种表态背后,是俄罗斯在复杂国际局势中寻求战略支点的外交智慧。就在两个月前,中俄“海上联合 - 2025”演习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海空域展开,双方舰艇开展了援潜救生、联合反潜等多个课目演练。   与一些国家的军事同盟不同,中俄的军事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而是基于共同安全利益的务实协作。   演习结束后,双方还在太平洋相关海域组织了海上联合巡航,这种常态化的军事互动,展现的是两国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决心,而非对外施压的工具。   “枪杆子硬”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军力发展的直观感受,而“不拿枪压人”则体现了中国军事力量运用的原则底线。   今年7月,中国第15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分队完成了通季至罗米奇主补给线的修复任务。这条全长112公里的道路,是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援的重要通道,由于长期战乱和自然侵蚀,路面损毁严重,雨季泥泞难行。   维和官兵们在外宿营49天,修补路面坑洼1200余处,运土31200方,不仅打通了救援物资运输的“生命通道”,更让沿线民众告别了“雨季陷车、旱季扬尘”的困境。   自去年12月部署以来,这支分队累计修复道路333公里,是当地联合国维和部队中完成道路修复距离最长的分队。   同样在今年5月,中国首批赴阿卜耶伊维和快反分队的150名官兵圆满完成任务回国,他们在苏丹与南苏丹争议地区的维和行动,为当地局势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些实际行动,正是中国“不拿枪压人”理念的生动体现。   国际社会对中国军力发展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军力增强必然伴随扩张野心。但中国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军力发展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而非对外施加压力。   今年8月,俄罗斯宣布退出《中导条约》,这一决定背后是美国退出条约后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部署“堤丰”导弹系统带来的安全压力。   有俄罗斯专家曾提议中国加入类似军控条约,试图约束美国的导弹扩张,但中国明确拒绝了这种不公平的要求。   中国的中程导弹力量承担着维护亚太地区安全的防御任务,在周边安全形势复杂的背景下,这是保障国家主权的必要手段。   中国坚持“最低核威慑”政策,核武库规模远低于美俄,发展军力完全是为了自卫,这与一些国家通过军事扩张追求霸权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军贸领域,中国始终坚持三项原则:有助于接受国正当自卫能力、不损害地区和平稳定、不干涉内政。这与部分国家向冲突地区无节制输送武器的行为形成了强烈反差。   中国只与主权国家开展军贸合作,从不向非国家行为体出售武器,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体现了“不拿枪压人”的理念在军事领域的延伸。   而一些西方国家一边指责中国军力发展,一边却在全球范围内大肆兜售武器,这种双重标准显然站不住脚。   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同盟。齐维廖娃在发言中提到,俄罗斯提出的欧亚安全发展架构倡议与中国的全球治理倡议目标一致,两国将进一步开展军事和军事技术合作。   这种合作是基于共同安全理念的平等协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寻求主导地区事务。   与北约东扩这种带有明显对抗性的军事集团扩张不同,中俄合作的目的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推动国际安全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齐维廖娃的表态在会场引发热烈掌声,这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认可。   在一些国家奉行“国强必霸”逻辑、动辄使用武力解决争端的当下,中国“枪杆子硬,却不拿枪压人”的实践,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大国相处模式。   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和负责任的国际行动,不断打破“国强必霸”的历史惯性,证明了一个国家可以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这种理念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维和、军控、反恐等多个领域的积极参与,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信息:俄罗斯副防长:一些国家企图歪曲二战胜利的真相不会得逞 2025-09-18 16:36·南方都市报

0 阅读:41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