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军方做出重要决定! 泰国军方9月19日在年度会议上宣布,继续关闭所有泰柬边境口岸。他们还要修防护墙、加强巡逻、建军事通道。 这些掷地有声的指令,在地图上画下了一道坚硬的“线”,可在边境线上那些靠“越线”过日子的人眼里,这道线却像一把剪刀,剪断了他们赖以为生的纽带。 先说防护墙建设,这不是简单的“拉铁丝网”。根据泰国《曼谷邮报》9月20日对边境地区的实地报道,军方已在泰柬边境的达府、沙缴府等重点区域启动前期勘测,工程车辆频繁进出边境村落周边的农田与橡胶园。 泰柬边境地区农业协会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防护墙规划路线涉及部分农户的耕地与橡胶园,虽然军方承诺会给予补偿,但截至9月20日,补偿标准、申领流程仍未对外公布。 该协会统计,仅达府就有近200户农户的土地可能被占用,其中以种植橡胶和水稻为主,“农户们不是反对安全措施,但至少要明确自家的地会不会被占、占了能补多少,现在什么说法都没有,大家只能等着”。 更现实的问题是工程成本,参考泰国财政部2024年发布的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单价,每公里防护墙造价约220万泰铢,而泰柬边境双方认可的“无争议段”超过150公里,仅这部分的建设费用就需要3.3亿泰铢,。 笔资金将从国防备用金中划拨,而国防备用金的使用此前多次被泰国审计部门指出“透明度不足”,民间对资金是否会被滥用存在担忧。 关闭口岸对跨境贸易的冲击,比预想中更直接。泰柬边境贸易商会9月20日发布的临时报告显示,口岸关闭前,泰柬边境每日平均有300辆货车往返,运输的多为生鲜农产品和日用品,单日贸易额约3000万泰铢。 口岸关闭后,这些货车全部滞留在边境两侧,截至9月20日,滞留货车已超过500辆。 商会负责人在报告中提到,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期短,泰国一侧滞留在口岸的芒果、山竹等水果,已有近30%出现腐烂,直接损失超过200万泰铢。 柬埔寨一侧的橡胶因无法运至泰国加工厂,只能临时堆放在边境仓库,面临受潮变质风险。 除了大宗商品,小商贩的生计更难维持,商会调研显示,泰柬边境两侧共有约8000名个体商贩依赖跨境摆摊谋生,主要售卖零食、日用品和手工艺品,口岸关闭后。 这些商贩几乎完全失去收入来源,“他们大多没有积蓄,停摆一周就可能面临生计问题”。 跨境务工和基础服务的中断,也让边境居民陷入困境。根据泰国劳工部2025年上半年的统计,约有5万名柬埔寨籍劳工通过泰柬边境口岸进入泰国,主要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工作,平均月薪约1.2万泰铢,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口岸关闭后,这些劳工无法返回泰国工作,部分人已出现工资断发情况;而泰国一侧在柬埔寨工作的人员,也无法正常通勤,导致部分跨境合作项目停滞。 在公共服务方面,泰柬边境部分地区存在“跨境上学”“跨境就医”的情况,比如泰国达府的部分村落,距离柬埔寨马德望省的学校、医院更近,当地居民长期习惯跨境使用这些服务。 口岸关闭后,泰国教育部透露,已有约200名原本跨境上学的学生无法正常到校,只能暂时转为线上教学,但由于两国教材、教学进度存在差异,线上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泰国卫生部也提到,边境地区有近100名慢性病患者(需定期到柬埔寨医院取药),因口岸关闭面临断药风险,目前正协调国内医院调配替代药品,但部分特效药仍存在缺口。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致电马来西亚总理寻求东盟调解,这一动作的效果仍待观察。东盟秘书处9月20日回应时,仅表示“会关注局势发展”,并未提及具体调解计划。 事实上,东盟的调解机制一直存在“无强制力”的局限,此前2024年老挝与越南的边境水电站争端,东盟介入调解后,双方仍耗时3个月才达成临时协议。 而泰国作为东盟经济大国,2024年对东盟其他成员国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28%,其他成员国在调解时难免有所顾虑,难以施加有效压力。 泰国国内的政治因素也不容忽视,泰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8月数据显示,当前泰国通胀率5.1%,失业率3.8%,民生压力较大。 而11月即将举行地方选举,军方支持的政党此前多次通过“强硬维护主权”的表态争取选票,此次边境管控措施或也有转移国内注意力的考量,但这种做法却让边境居民承受了额外代价。 目前泰柬边境的紧张态势仍在持续,军方的巡逻频次不断增加,防护墙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在推进,但边境居民的实际困难却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泰国国内已有民间组织向政府提交请愿书,呼吁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开放“人道主义通道”,允许生鲜农产品运输和急需跨境的人员通行,但截至目前,政府尚未给出明确回应。 信息:泰国军方决定继续关闭泰柬边境口岸并设防护屏障 2025-09-19 16:12·央视新闻
中欧班列如果不经过波兰,走南线过土耳其,土耳其又漫天要价,再加上路途遥远,多走1
【12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