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为啥没来北京参加这次九三大阅兵呢?实际上并不是马英九自己没有主动到场,大概率是祖国大陆压根儿就没有邀请他。 没有邀请他,是因为马英九就是在利用大陆百姓的善意和祖国的耐心而已,靠着这个,已经获得了太多的好处了。 这场阅兵活动源于对历史事件的庄重纪念。2025年,中国大陆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核心内容包括天安门广场的检阅部队仪式。早在活动筹备阶段,大陆方面就向全球发出邀请,涵盖多国元首和国际组织代表。台湾方面也收到部分邀请,主要针对认同两岸一家亲的团体和个人,如抗日老兵后代及统派人士。新党主席吴成典等台湾代表确实现身现场,与大陆同胞共同回顾那段民族抗争历史。整个活动强调和平主题,展示了中国军队现代化装备,同时邀请外国军队方队参与,体现国际合作精神。国台办在前期多次强调,此次纪念旨在促进两岸理解,避免政治化操作。邀请标准严格把关,只限于那些明确支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台湾同胞,避免活动偏离历史纪念本质。 马英九缺席的原因在于大陆没有发出邀请函给他。这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他长期在两岸关系中的表现。马英九自卸任台湾领导人后,多次率团访问大陆,如2023年4月赴南京、上海等地,2024年12月到黑龙江、四川参加青年交流活动,2025年6月又出席海峡论坛和甘肃公祭伏羲大典。这些行程多以民间名义进行,焦点放在文化教育交流上,但他始终回避公开支持一国两制框架。国台办在回应相关问题时指出,台湾前途命运需由两岸全体中国人共同决定,而非单方面强调岛内意愿。马英九提出的“和平民主统一”主张,听起来中性,实则侧重尊重台湾2300万民众选择,却忽略大陆14亿同胞权益。这种立场在大陆看来,与维持现状无异,甚至隐含邦联制意味,与民进党路线有相似之处。大陆政策底线清晰,不会邀请那些借交流谋取政治资本的人士,以免活动变成个人秀场。 回顾马英九的两岸操作,他确实从大陆善意中获益良多。早在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时,马英九时任台湾领导人,就未参加北京阅兵,而是选择在台湾举办相关活动。那时他公开表示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不宜出席大陆阅兵,显示出对大陆军事展示的谨慎态度。卸任后,马英九基金会组织多次青年访陆团,如2025年6月率台湾学生赴福建、甘肃,参加论坛讨论两岸青年合作。这些活动让他在台湾政坛保持曝光率,国民党内部视之为拉近两岸距离的努力,但也招致民进党批评其亲中。马英九借此积累政治资源,却未在关键议题上让步,如拒绝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而不加各自表述修饰。大陆方面观察到,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利用百姓间善意换取好处,而非推动实质统一进程。国台办多次重申,对台政策注重真诚认同统一的台湾代表,不会为投机者提供平台。 两岸关系的发展逻辑在于互信基础。马英九的立场虽强调不统不独不武,表面上求稳,但实际加剧了分歧。2025年阅兵邀请名单中,统派人士如吴成典获得席位,正是因为他们公开支持一个中国原则。相比之下,马英九的表态总在民主框架内兜圈子,避谈全体中国人共同决定命运的原则。这与大陆对台政策相悖,后者坚持九二共识作为交流底线。马英九的多次访陆虽促进民间互动,却未转化成政治共识,导致大陆在重大活动中绕开他。国民党内部对此也有分歧,有人认为他太软弱,无法在两岸间平衡。民进党则借机攻击其亲中卖台。整体看,马英九的策略虽短期获利,但长远暴露了其投机性,无法赢得大陆信任。两岸统一需实打实行动,而非空泛口号。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洪秀柱又一次站在了,看似更有“胜选相”的郝龙斌身后,
【13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