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胡乔木提出一个在当时看来石破天惊的观点,即:“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自

轩叔观察 2025-09-22 17:24:12

1978年7月,胡乔木提出一个在当时看来石破天惊的观点,即:“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自动地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和高速度地发展。”他的这番言论,很让一些思想僵化的人们反感,并且大肆攻击。[无辜笑] 当时的经济工作确实存在问题,很多决策更多考虑政治因素,市场需要什么、供求关系怎么样,这些基本的经济规律常常被忽视,结果就是计划定得很高,实际效果却不理想。 胡乔木提出了三个具体想法,搞专业公司、让银行发挥更大作用、建立经济方面的法律制度,这些建议在当时听起来挺新鲜,因为大家习惯了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 而且他还主张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在1978年可是个敏感话题,很多人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1978年10月《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胡乔木的文章《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篇文章在国内外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支持的人说,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反对的人担心,这样说会不会动摇大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但是胡乔木提出的想法确实抓住了要害,当时中国经济确实需要找新出路,单纯依靠传统的计划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胡乔木提到的那些建议,后来在改革开放中都能找到影子,专业公司的概念后来发展成各种专业化企业,银行作用的加强在80年代就开始显现,经济立法更是改革开放后的重要内容。 这件事的价值不只是提出了几个建议,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一种思维定式,就是那种认为制度本身就能自动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 胡乔木的观点其实很朴素,再好的制度也需要正确的方法去运行,经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违背了规律就会碰,这个道理现在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公开提出来需要不小的勇气。 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胡乔木当年强调的“按经济规律办事”这个基本原则,至今仍然适用。 今天我们面临的经济环境比1978年复杂得多,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国际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那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 回头看胡乔木这个故事,最有启发的地方在于,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思考和质疑,即使是看起来很正确的观念,也要经常检视一下是否还适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网友们议论纷纷: “现在看这句话多正常,当年居然能引起那么大争议,说明思想解放真的不是一句空话,是一步步突破出来的。” “胡乔木确实有远见,计划经济时代长官意志代替经济规律吃了太多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成就证明按经济规律办事才是正道。” “最佩服的是他敢说真话的勇气,明明知道会挨骂还是坚持提出观点,这才是真正的学者风骨。” “看看当时提出的三项建议:专业公司、银行作用、经济立法,这不就是现在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吗?眼光太准了。” “原来改革开放前还有这样的思想交锋,真是长知识了。所以说任何时候都要实事求是,不能把制度当万能药。” 如果胡乔木生活在今天,你认为他会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提出哪些“石破天惊”的建议?   官方信源:人民日报数据库

0 阅读:123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