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非洲某国总统儿子,来中国学开战机,可就在他飞行时,战机发动机突然在空中停止工作,向地面急坠,千钧一发之际,中国教员力挽狂澜,挽救了飞机! 当飞机发动机在3000米高空突然停止工作,死一般的寂静取代了往日的轰鸣声,你能想象那是怎样的恐惧吗?1974年,一位非洲总统的儿子在中国学习飞行时就遭遇了这样的生死考验。那一刻,他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中国教官手中。 1974年12月,中国空军某训练学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他们来自刚刚独立的非洲国家,怀揣着为祖国建设空军的梦想,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飞行技术。这其中就有该国总统的儿子约内斯。 说起约内斯这个人,还真是不简单。虽然顶着总统儿子的光环,但他从来不搞特殊。每天早上第一个到训练场,晚上最后一个离开。那个年代的训练条件可不像现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非洲来的学员们冻得直哆嗦。有个叫布拉斯的学员,第一次见到霜雪觉得新鲜,舔了一口机翼上的冰,结果舌头被粘住了,多亏东北籍教官有经验,赶紧用温水化开才解了围。 约内斯被分配给了飞行大队长李永海,这位教官可是学院里的王牌飞行员。为了帮约内斯改掉操纵杆用力过猛的毛病,李教官想了个土办法。他找来一把扫帚,让约内斯把扫帚柄当操纵杆,外面裹上报纸,要求握住但不能把报纸弄皱。这看着简单,做起来可难了。约内斯练得满头大汗,有一次练完,他把胳膊上的肌肉一绷,咔嚓一声就把扫帚柄给折断了。 经过两个月的地面训练,1975年1月,约内斯终于等到了上天的机会。那天天气特别好,能见度极佳。约内斯坐在初教-6教练机的前座,李教官在后座指导。飞机平稳地爬升到1500米,华北平原的壮美景色尽收眼底。 为了让约内斯掌握更多技术,李教官决定让他尝试一些高难度动作。飞机继续爬升到3000米,约内斯开始做俯冲筋斗动作。就在飞机以45度角俯冲时,意外发生了。发动机突然发出一声巨响,然后彻底熄火了。螺旋桨停止转动,飞机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往下掉。 这就是飞行员最怕遇到的空中停车。要知道,单发飞机一旦发动机停了,那就是一块会飞的铁疙瘩,只能往下掉。约内斯当时就懵了,回头看李教官,脸上的汗珠都流到鼻尖了。 李教官那是真有本事。他二话不说,直接从后座探身过来接管了操纵。一边控制飞机姿态减缓下降速度,一边不断尝试重启发动机。高度表疯狂地往下转,2500米、2000米、1500米,眼看着地面越来越近。 到了500米高度,地面的房屋树木都看得一清二楚了。李教官瞄准前方一片开阔的农田,准备迫降。说来也巧,就在离地面不到100米的时候,可能是气压变化的原因,发动机突然又活了。李教官立马推满油门,硬是把飞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这次死里逃生彻底改变了约内斯。从那以后,他把李教官当成了真正的老师和朋友,训练更加拼命。几个月后,约内斯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全部训练科目。 回国后,约内斯成了该国空军的中坚力量,一步步升到空军司令的位置。他把在中国学到的技术和经验传给了无数本国飞行员,为国家空军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退役,他办公室里还挂着当年和李教官的合影,逢人就讲在中国的这段经历。 那架编号322的初教-6,在此后几十年里培养了无数飞行员。虽然现在已经退役了,但它见证的中非友谊故事,却一直流传到今天。正是这种真诚的帮助和过硬的技术,让中国赢得了非洲朋友的信任和尊重。 这段尘封的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是经得起生死考验的。你觉得在那个危急时刻,是什么让中国教官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救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为什么说中国要感谢的是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因为中国军工的崛起,离不开一个特别的国
【7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