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芯片大战,日本人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秘密!美国靠着尖端芯片硬磕中国,而中国呢,却悄悄用成熟芯片把全球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2025年的中美芯片大战,早不是简单的技术比拼了,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今年6月在听证会上还嘴硬,说中国在先进芯片领域是“虚张声势”。 可话里话外却承认,中国在成熟芯片产能上的扩张已经让美国感到威胁。 到了9月,两国摩擦又升级,中国因为安全隐患限制了英伟达H20芯片进口,美国那边立马加码高端技术封锁,两边的路子越走越不一样。 现在全球每3块成熟芯片里就有1块来自中国,2025年底咱们成熟制程产能占了全球28%,预计2027年还要涨到39%。 反观美国,本土芯片制造份额从1990年的37%跌到现在只剩11%,高端芯片优势也在慢慢下滑,大家觉得这种一边卡脖子一边抢市场的局面,还会持续多久? 中国能在成熟芯片领域站稳脚,靠的不只是产能扩张,像中芯国际、华虹这些企业,2024年三季度成熟芯片产能利用率都很高,中芯到了90.4%,华虹更是超满负荷达105.3%,就连8英寸生产线都在超负荷运转,利用率113%。 还有晶合集成、芯联集成这些后起之秀,都盯着40nm、55nm成熟制程扩产,2025年这些新增产能已经集中释放。 技术上咱们也没落后,没有EUV光刻机就用现有DUV加多重曝光,硬是突破精度限制,华为昇腾910C性能能到英伟达H100的60%,成本却低40%,工业领域完全够用。 另外,咱们在第三代半导体上也发力,6英寸SiC MOSFET产能已满,12英寸还在验证阶段,以后新能源汽车、储能都能用得上。 产能和技术跟上了,中国成熟芯片在全球市场的路子也越来越宽,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中国香港是重要中转枢纽,越南需求涨得最猛,韩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都是主要客户。 新兴市场也没落下,印度、泰国这些东南亚电子制造基地,对成熟芯片需求越来越大,毕竟他们造手机、家电、汽车都离不开这个。 而且这些芯片应用领域特别广,汽车电子里80%需求靠成熟制程,工业物联网、消费电子这些日常领域。 咱们的芯片也因成本低、稳定性好慢慢占了上风,比如家里智能家电、工厂传感器,很多都用了中国产的成熟芯片。 再看中美非对称竞争,两边处境大不一样,美国一门心思搞高端封锁,可制裁反而伤了自己。 就说英伟达,因为中国限制H20芯片进口,一下子损失55亿美元还得做资产减记,仓库里堆的H20芯片超70万颗卖不出去。 而且美国本土成熟制程根本跟不上,人才不够、品控老出问题,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全靠政府补贴勉强扩产,想跟中国抢成熟市场没半点优势。 中国这边走差异化路线,靠价格优势打开市场,150毫米晶圆报价才500美元,只是西方企业的三分之一,把对手利润空间压得很窄,慢慢就没了竞争力。 更关键的是,咱们芯片出口一直在涨,2025年上半年就卖了90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多18.9%,这些收入又能反哺高端研发,形成了良性循环。 日本人看这事儿看得特别清楚,因为他们有过类似经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半导体靠质量优势占了全球一半市场,可后来美国用非市场手段打压,硬是把日本半导体产业压了下去。 现在看到中国的做法,日本人明白中国没重蹈他们覆辙,中国没只盯高端市场跟美国硬拼,而是先拿下成熟制程市场重构供应链。 既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又形成规模+自主的双保险,这种稳扎稳打的路子,比当年日本单打质量牌稳妥得多。 中美芯片竞争本质不是谁技术更尖端,而是谁能握住产业链关键节点,成熟制程就是现在的关键。 中国靠产能规模化、价格竞争力和广泛应用场景,慢慢改写全球半导体格局,美国高端封锁不仅没拦住中国,反而让自己陷入本土产能不足、企业受损的困局。 等到2027年中国成熟制程产能占比高,全球供应链重心恐怕要彻底偏向中国了。 芯片战场的胜负从来不是只看谁技术最尖,而是看谁能握住产业链的根,这根,现在正往中国成熟制程的土壤里扎。 大家身边哪些电子产品可能已经用了中国成熟芯片?面对美国的高端封锁,中国这条成熟制程路线能走多远?
“对中国封锁光刻机,最后活不下去的会是西方企业”——荷兰光刻机巨头的这句话,戳
【6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