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合小建中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医案男,6岁。反复腹痛2月余。诉患儿

飞翔说健康 2025-09-23 16:47:41

理中汤合小建中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医案

男,6岁。

反复腹痛2月余。

诉患儿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脐周为主,呈阵发性隐痛,疼痛程度较轻时可自行缓解,偶伴恶心,无呕吐、腹泻,查腹部彩超示:肠系膜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较大者约1.2cm×0.6cm,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曾予头孢类抗生素及解痉药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停药后复发。

刻症:腹痛绵绵,面色萎黄,精神欠佳,脐周阵发性隐痛,喜温喜按,进食热食后腹痛稍减,纳差,大便偏稀,日行1次,舌淡苔白,脉细缓。

中医辨证:脾胃虚寒证。

治宜: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方选:理中汤合小建中汤加减。

处方:干姜6g,太子参10g,炒白术8g,桂枝6g,白芍18g,生姜3片,大枣6枚,炙甘草5g,饴糖15g(烊化),茯苓12g。7剂,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约300ml,分早中晚三次温服,服时加入饴糖搅拌均匀。

二诊,患儿腹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每日仅发作2-3次,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至2-3分钟,纳食略有改善,大便成形。舌淡苔白,脉细。效不更方,原方去茯苓,续服7剂,用法同前。

三诊,患儿腹痛未见发作,面色较前红润,精神状态良好,纳食正常,大便调。复查腹部彩超示:肠系膜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较大者约0.7cm×0.4cm。为巩固疗效,予原方减量(干姜3g,炒白术6g,太子参6g,桂枝4g,白芍8g,生姜3片,大枣3枚,炙甘草3g,饴糖10g),续服7剂,随访1月,腹痛未复发。

按语:

患儿为学龄儿童,脾胃功能差,加之既往可能饮食不节、受凉等因素,加西医口服抗生素,致脾胃虚寒,中阳不足,脾胃虚寒则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不足,故面色萎黄、精神欠佳、纳差。

中阳亏虚,失于温煦,寒凝气滞,故脐周腹痛;喜温喜按、得热痛减均为虚寒证,脾虚湿盛,故大便偏稀,舌淡苔白、脉细缓亦符合脾胃虚寒之病机。

综合辨析为脾胃虚寒证,治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方选理中汤合小建中汤加减。

理中汤干姜温中化饮;炒白术健脾化湿;太子参补中;饴糖甘温质润,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桂枝辛温,温阳气、祛寒邪,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二者相伍,一温一补,调和营卫,共为臣药;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二者合用,助桂枝温阳散寒、助饴糖补脾益气,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加茯苓增强健脾益气、燥湿止泻之力,契合患儿脾虚湿盛之证。

中医的心得,生生不息。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