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开杀戒,特朗普无视美国公民被炸死,埃及陈兵西奈半岛! 9月15日深夜,加沙城的天空再次被战火撕裂。以色列军方声称目标是“哈马斯残余武装”,但倒在瓦砾中的却是93名因饥饿而死去的儿童。 哪怕是在这个充满血与火的年代,加沙所经历的一切也早已超出了战争的定义。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甚至用了“灾难的终极版本”来形容加沙当前的局势。 粮食断供、医疗崩溃、通讯中断,100多万人困在城市废墟中,南部所谓的“人道主义区”只剩一口水井和几块塑料布。 然而,美国并不打算阻止这场浩劫。更令人震惊的是,就在9月初,以色列无人机在黎巴嫩贝卡谷地上空误炸了一辆载有平民的汽车,车上坐着一户美籍家庭,最后确认有三名美国公民当场死亡。 国际媒体一度铺天盖地报道,社交平台上“American Lives Matter”标签迅速登顶热搜。可特朗普的回应却是一片沉默。他没有谴责,没有哀悼,甚至没有一句遗憾。 “我们与以色列站在一起。”这是他唯一的表态。 这句冷冰冰的政治口号,彻底点燃了美国国内的怒火。国会中期选举将近,民主党议员集体要求对以色列军售进行审查。甚至连共和党的资深议员也开始动摇。 CNN主持人在直播中质问:如果连美国公民被炸死都不值得总统发表一篇推文,那美国的底线到底在哪?这个问题,没有人敢回答。 而就在加沙陷入地狱之时,西奈半岛却开始冒起硝烟。埃及总统塞西并没有像过去那样保持观望。 他派出了坦克、装甲车、防空系统,搭建前线指挥部,甚至罕见地对外宣称:“埃及军队足够强大,可以再次击败以色列。” 西奈边境的沙丘上,埃及士兵与土耳其空军共同演练“城市控制与边境反击战术”,这不是演习,这是警告。 一旦局势继续恶化,埃及是否会真正出兵?谁也不敢断言。但可以确认的是,开罗的态度已经不再模糊。因为这一次,以色列的野心太明显了。 从8月开始,内塔尼亚胡就不断释放信息,公开提出“大以色列”构想,将东耶路撒冷、西岸、加沙、甚至西奈半岛都囊括其中。 以色列军方并不完全买账。总参谋长扎米尔多次在内部会议中反对扩大对加沙的攻势,他担心多线作战将拖垮军队。 但国防部长卡茨却坚持强硬路线,认为只有彻底摧毁哈马斯,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两人意见严重对立,甚至传出扎米尔考虑辞职的消息。 而哈马斯,远未被消灭。虽然以军声称加沙仅剩2000至2500名哈马斯战斗员,但事实是,这支地下武装还有数万名潜在兵源。 即使领导层被定点清除,他们仍能依靠地道网络和民间支持继续行动。 而与此同时,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也在不断试探以军防线,胡塞武装更是变本加厉,9月7日,一架从也门起飞的无人机成功在以色列拉蒙机场爆炸,造成1人受伤。 这是多线作战的真实代价。以色列不再只是在加沙作战,而是在整个中东腹地遭遇反击。 可即便如此,内塔尼亚胡依然不肯收手。他知道,一旦撤军,国内对人质问题的质疑将会席卷而来。 几十名被扣押的以色列人质至今下落不明,家属早已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失职”。而原本由卡塔尔主导的谈判,也因以色列空袭谈判代表而彻底破裂。 国际社会终于开始转向。9月起,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陆续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比利时外长甚至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质问:“我们还能对这场屠杀沉默多久?” 阿拉伯-伊斯兰峰会直接提出要求审查以色列的联合国会籍,虽然短期内难以落地,但象征意义已足够强烈。 而欧盟,也不再坐视。布鲁塞尔已经启动对《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的审查流程,英国暂停了与以色列的贸易谈判。以色列正在外交上逐步陷入孤立。 但最讽刺的,是白宫的沉默。特朗普政府不但没有提出任何重建加沙的计划,反而在幕后默许以色列“完成战后重构”。 美国国务院被指隐瞒平民死伤数据,甚至封锁了部分记者进入加沙的签证。 更荒谬的是,有消息称以色列议员近期窜访台湾并发表挑衅性言论,中方发布严正警告,而美国却选择性失声。 一个曾以“自由领袖”自居的国家,如今却沦为战争的纵容者。 而世界正在用脚投票。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率已跌至45%,创下25年来新低。这不只是民意的转变,更是信任的崩塌。 特朗普或许以为,他可以靠“坚定亲以”来稳住选票。但他忽略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当一个国家的总统,连自家公民的命都可以不管,那这个国家,对世界还有什么说服力? 战争还在继续,但局势已悄然逆转。 不是因为哈马斯有多强大,也不是因为加沙有多固执,而是因为这个世界终于意识到:没有底线的战争,只会引来没有妥协的反击。
中东彻底变天!以色列最怕的一幕,还是发生了!以色列在加沙的杀戮还在持续!在经过
【27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