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 中美科技对抗正打得火热,日本却从背后来了个“冷刀子”。 就在外界都盯着华盛顿和北京互相加码关税的时候,东京悄悄动手,把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一刀切断,对准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芯片产业的“命根子”。 光刻胶、高纯氟化氢这些关键材料,说断就断,干脆得像切豆腐,这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赤裸裸的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新动作。 问题是,日本这刀子一捅,不光中国疼,它自己也得流血。 这些东西,不是普通工业品,而是制造先进芯片的“粮食”,比如光刻胶,全球超过九成的市场掌握在日本企业手里,没有这些材料,哪怕你有再好的芯片设计,也做不出成品。 东京嘴上说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可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在给美国站台,早在2023年,日本就已经把23种半导体设备纳入出口许可范围,这回更进一步,把材料也锁死。 等于是在美国科技围堵中国的战线上,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再看看节奏,美国刚对华加关税,日本就立马跟上,刀法精准、配合默契,这不是凑巧,这是“合唱团”式的操作,主唱是美国,日本是和声。 这次出口管制的真正杀伤力,不只是断了什么,而是断得多突然,光刻胶、高纯氟化氢、电子气体、抛光液,这些材料几乎全都依赖日本供应。 以光刻胶为例,中国高端制程的进口依赖度超过90%,一旦断供,直接影响的是45纳米以下的先进芯片,很多晶圆厂的库存撑不过两个月。 上海有家晶圆厂目前的光刻胶库存只够撑八周,连芯片都还没开始流片,材料就快告急了,更麻烦的是,替代品短期内根本跟不上,产能扩张也被卡了脖子。 你以为只有中国受影响?别急,日本企业这次也得自己吞药,2023年日本对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出口已经下滑了20%。 这次进一步封锁材料,像信越化学、东京应化这种靠中国市场吃饭的企业,日子也不会好过。你断的是别人的路,也堵了自己的财。 这一刀捅出来,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立马开始重新洗牌,中国这边没坐以待毙,直接打出了“稀土牌”:先是对镓和锗出口加严,2024年底又把锑也纳入禁止清单。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中国掌握着全球98%的镓产量,一出手,国际市场镓价直接飙了200%,美国军工、日本汽车都跟着哆嗦。 而且这次反制更讲策略,搞的是“分国别、分用途”许可,既保证对美国、盟友精准打击,又尽量减小对其他国家的波及,有人说这是“精准制导”的反制,打得很巧妙。 还有一点你得注意,市场自己也在“绕道前行”,不少日本材料开始通过台湾地区或者新加坡转口来中国,供应链表面上是断了,实际上很多企业还是“曲线救国”。 这说明,半导体产业链不是你想切就能切的,全球化的分工早就把你我绑在了一起。 日本这一刀,让中国痛了,但也逼出了新的转机,国产替代的速度,在肉眼可见地提速,2023年中国芯片的国产化率还是30%,到2024年已经升到了40%。 南大光电的光刻胶良品率突破了93%,中芯国际28纳米月产能拉到了1500万片,国产设备、国产材料、国产EDA工具,正在一个个补齐短板。 长江存储、阿斯麦中国分部也都在加快本地化进程,以前是“能买就不做”,现在是“买不到就自己造”。 虽然过程艰难,但这场被动的“倒逼改革”,正在迅速提升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韧性和话语权。 产业链不是靠断别人就能赢的,反而可能逼出一个更强的对手。日本这刀捅得再狠,也捅不穿中国芯片的意志。 日本的算盘看起来挺精:在中美科技对抗的缝隙里找存在感,靠着材料垄断地位占点地缘红利,但这桩“顺美国意”的决定,真就对它自己没影响吗? 从经济上讲,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材料出口市场之一,动了这个市场,日本材料企业本就不富裕的利润空间更窄了。 从战略上看,跟着美国一起围堵中国,短期是“盟友义气”,长期却可能被套牢在美国的路线里,失去自主空间。 更何况,美国对日本可没那么客气,去年,日本刚交了“投名状”,美国就立马加税,连日本电动车都没放过,这种“你帮我打,我顺手削你”的操作,日本还要吃几次教训才能明白? 这场半导体博弈,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技术竞争,而是一场深层次的产业链较量,日本出手狠,但也让中国更清醒。 芯片不是光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是一条必须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路,日本选择在这个节点出刀,不但没能一剑封喉,反而让中国在逆境中更快成长。 说到底,半导体不是谁能一手遮天的游戏,想靠“断供”封锁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终究是低估了对手的韧性,也高估了自己的底牌。 日本这一刀切得狠,但中国芯片,正在铸剑为盾。
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
顾议史实
2025-09-25 10:35:21
0
阅读:1545
刚子
狗日的小日本应该也有更多的高科技材料从我国进口,坚决封死。
江南
我们的动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