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宣布了!9月24日第一财经报道,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头孢氨苄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征收21.64%的临时反倾销税,即刻生效,有效期四个月。 这消息一出来,不少人第一反应都是 “咦?怎么是巴基斯坦?” 要是欧盟、美国或者日韩搞这出,大家早见怪不怪了 —— 毕竟这些地方要么抱着遏华的心思,要么总对中国商品带着莫名的抵制情绪,搞反倾销税跟家常便饭似的。可偏偏是巴基斯坦,这跟咱们向来称兄道弟的 “巴铁”,怎么突然对中国的头孢氨苄下手了? 而且这事儿不是临时起意,早在今年 5 月巴基斯坦就启动调查了,倾销调查期盯着 2024 年一整年,损害调查更是看了 2022 到 2024 这三年的数据,算是按规矩走流程。 要说原因,其实跟政治上的 “抵制” 压根不沾边,更像是贸易里的常规摩擦。中国的头孢氨苄产能本来就大,生产工艺也成熟,成本控制得好,出口价格自然有优势。 巴基斯坦本身医药产业不算特别强,本土药企面对咱们性价比高的药品,难免觉得压力大,按国际贸易的规矩申请反倾销调查,其实是为了给自己的产业争点缓冲空间。这跟美国动辄拿 “国家安全” 当幌子,或者欧盟为了护着自己的企业故意设壁垒,性质完全两码事 —— 人家是就事论事,没带额外的政治偏见。 更关键的是 “初裁” 和 “临时税” 这俩词,四个月的有效期,说明不是一锤定音。 按照规矩,利益相关方 15 天内还能申请听证会,终裁结果得等初裁之后 180 天才出来。这意思很明显,就是先摆个姿态,给双方留足了商量的余地。 毕竟中巴之间的合作盘太大了,从基建到民生,再到医疗领域的互助,哪样都比这一种药品的贸易摩擦分量重。真要是伤了和气,对谁都没好处。 其实换个角度想,这反倒说明中巴贸易越来越实在了。以前可能更多是援助和合作项目,现在连普通药品的市场竞争都摆上台面按规则来,恰恰是双方贸易走向成熟的表现。 要是换成美国,大概率直接给你扣个 “倾销” 的帽子一罚到底,哪会给这么多协商的机会? 所以真不用太在意,这就是国际贸易里的 “小插曲”。等过段时间企业和官方坐下来聊聊,把价格、产能这些事儿说透,说不定终裁的时候就有转机了。 中巴那点交情,还不至于被这点小事影响,毕竟真遇事的时候,谁靠得住谁靠不住,大家心里都门儿清。你们觉得这事儿最后会怎么解决?底下聊聊呗!
巴基斯坦宣布了!9月24日第一财经报道,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
探修説
2025-09-26 11:29:41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