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俄罗斯方面称,中国正式开通全球首条,中国-欧洲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该航线经由北极东北航道运行。 俄罗斯这声吆喝可不是吹牛,以前咱们跟欧洲做生意,集装箱船得绕着走 —— 从中国沿海出发,穿马六甲海峡、过印度洋,再挤苏伊士运河,最后跨地中海到欧洲港口,全程下来少说要 35 天,遇上苏伊士运河堵船(就像 2021 年长赐号那回),耽误个十天半月都是常事。 可这条北极东北航道不一样,从中国港口出发往北,穿白令海峡进北极圈,沿着俄罗斯北岸的北冰洋海域一路向西,直抵欧洲的摩尔曼斯克或者汉堡港,全程就 22 天左右,硬生生省出小半个月。 能这么快,核心就是 “抄近道”—— 北极航道直接把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直线距离拉近了,比传统航线短了差不多 4000 海里,相当于少走了将近 8000 里地。 别小看这距离,对货轮来说,每少走一海里就少烧一吨油,单趟下来燃油成本能省两三百万美元,更别说时间成本了。 现在中欧贸易里,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这些时效性强的货越来越多,以前走老航线得提前一个多月备货,现在二十多天就能到,企业库存压力直接降下来,市场反应速度都跟着变快。 但这 “近道” 可不是随便就能走的,以前北极圈全是厚冰,货轮进去就陷住,根本通不了航。 这些年全球气候变暖让北极冰盖融化,夏季通航窗口期越来越长,再加上俄罗斯砸钱搞的北极基础设施 —— 光是核动力破冰船就有 “北极”“西伯利亚”“乌拉尔” 三艘,能凿开 3 米厚的冰层,相当于给货轮开了条 “冰上高速”。 中俄这两年还联手升级了俄罗斯北岸的港口,比如摩尔曼斯克港的集装箱码头,以前卸船得等两三天,现在半天就能搞定,这才把 “快航” 的底气攒足了。 更关键的是,这条航线戳中了老路线的一堆痛点。传统航线要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这些 “咽喉要道”,不光要交高额通行费(苏伊士运河一艘货轮单次通行费就得上百万美元),还得防着亚丁湾的海盗,得花钱雇安保公司护航。 北极航道全程贴着俄罗斯海岸走,俄罗斯的海岸警卫队常年巡逻,海盗连影子都见不着,也不用看别人脸色交 “买路钱”。 去年苏伊士运河堵了那回,中欧货轮堵了一百多艘,损失加起来几十亿美元,现在有了北极航线,就算老路线出问题,货运也能有备份,供应链一下子稳多了。 这事儿往大了说,就是 “冰上丝绸之路” 真的跑起来了。 以前中俄总说要合作开发北极,不少人觉得是虚的,现在这条航线一开通,才算把纸面上的协议变成了实打实的贸易通道。对中国来说,多了条不依赖马六甲海峡的出海路,破解了 “马六甲困局”; 对俄罗斯来说,北极的资源和港口终于能变成真金白银,不用再守着 “冰疙瘩” 发愁;对欧洲来说,也多了个稳定的货源通道,不用全靠苏伊士运河吊命。 其实早几年就有试航船走北极航道,但都是零散的,这次 “正式开通快航航线”,意味着常态化运营了,以后每周都有货轮往返。这哪是开一条航线啊,分明是给中欧贸易架了座 “冰上桥梁”。 现在西方总想着搞供应链脱钩,结果中俄联手开出这么条高效航线,反倒把欧亚的经济联系拧得更紧了。 你们说,这条能省时间、省成本还安全的北极航线,会不会慢慢抢走传统航线的生意?
9月22日,俄罗斯方面称,中国正式开通全球首条,中国-欧洲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该
探修説
2025-09-26 11:29:42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