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军方发布消息称,当地时间9月25日凌晨4时左右,乌军在扎波罗热方向击落了一架俄罗斯苏-34战机,该战机当时正使用制导航空炸弹对扎波罗热市实施袭击。 先说说这架苏-34到底是个什么角色。这玩意儿有个外号叫“鸭嘴兽”,是俄军手里最倚重的战斗轰炸机之一,从2007年列装以来就一直在实战里打转,格鲁吉亚、叙利亚都去过,到了俄乌冲突更是成了空袭主力。 它的设计特别针对对地打击,并列双座的布局能让飞行员和武器操作员配合更默契,机身被钛合金“浴缸”围着,抗打击能力不弱,还能挂足足8吨弹药,从航炮、导弹到各种炸弹都能兼容,尤其是配上UMPC制导滑翔套件的航空炸弹,能在几十公里外精准砸目标,之前俄军就靠这招摧毁过乌军数百个军事点。 对扎波罗热这种前线城市来说,苏-34的威胁可不是闹着玩的,它投下的不仅有常规制导炸弹,还有能钻进掩体杀人的温压弹,去年4月俄军就公开过它用温压弹轰乌军战壕的视频,那种爆炸产生的高温冲击波,躲在工事里都没用。 再看事发的扎波罗热方向,这地方早就成了俄乌拉锯的“绞肉场”。到2025年夏天,俄军在顿巴斯步步推进,南边的扎波罗热也没闲着,俄军连下玛丽耶夫卡、扬瓦尔西克这些要点,已经能打到乌克兰腹地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导弹轰炸没日没夜,扎波罗热老百姓早就苦不堪言。 普京之前和特朗普谈停火时,都把扎波罗热战线的“冻结”当成交换条件,可见这地方的战略分量有多重。 而苏-34就是俄军在这一带空袭的核心力量,毕竟它能挂着制导炸弹在相对安全的距离上精准打击,既能炸乌军防线,也能压制城市周边的抵抗力量,这次凌晨4点偷袭扎波罗热市,显然是想趁夜色打个措手不及,用制导炸弹敲掉关键目标。 但乌军早把苏-34当成了必除的“眼中钉”。这不是乌军第一次击落苏-34了,光2024年年初到3月,乌军就宣称击落了12架,算上之前的战果,俄军手里那一百多架苏-34已经折损不少。 刚开始俄军还能靠苏-34的超视距轰炸占便宜,躲在乌军防空导弹射程外扔炸弹,战损一度降了下来,但乌军很快就调整了策略,一边用防空导弹主动设伏,一边派无人机偷袭俄军的苏-34基地,去年4月乌军就曾集中无人机炸过罗斯托夫州的莫罗佐夫斯克基地,那地方可是俄军苏-34的主要驻地,驻着整整一个轰炸机团。 这次凌晨击落苏-34,更能看出乌军对防空战术的打磨。凌晨4点正是人最疲惫、警戒最松懈的时候,俄军选这个时间点空袭,本来是想利用夜色掩护,但乌军显然摸透了苏-34的活动规律。 虽然没公开具体用了什么防空武器,但结合之前的战例看,大概率是用了经过北约升级的防空系统,或者是机动式防空导弹车设伏——毕竟苏-34虽然抗揍,但只要被防空导弹锁定,尤其是在投弹时机动性下降的瞬间,被击落的概率很高。 2022年冲突刚爆发时,俄军苏-34还得低空扔常规炸弹,被乌军击落好几架,后来换成远程制导炸弹才好点,可现在乌军的防空网越来越密,连这种“安全距离”的偷袭都防不住了。 这事背后还有个更关键的背景:俄军现在越来越依赖苏-34这类战机的轰炸来弥补地面推进的压力。 2025年夏天俄军在顿巴斯打得顺,但扎波罗热方向始终啃不下来,地面部队推进受阻,就只能靠空天军炸个不停,想靠轰炸瓦解乌军防线、逼泽连斯基妥协。 普京之前提的停火条件里,要乌军撤出顿巴斯、保持中立,泽连斯基直接拒绝了,说顿巴斯是国家命脉,加入北约都写进宪法了。 这种僵局下,苏-34的空袭就成了俄军施压的重要手段,可这次被击落,等于给俄军的空袭战术泼了盆冷水——连最靠谱的“鸭嘴兽”都保不住,接下来的轰炸效率恐怕要打折扣。 而且从俄空天军的家底看,苏-34的损失疼在骨子里。截至2024年3月,俄军手里也就一百多架苏-34,虽然还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但每架的造价和维护成本都不低,更别说飞行员的培养周期了。 之前乌军炸莫罗佐夫基地时,俄军说提前疏散了战机没损失,但卫星照片显示停机坪战机数量没变,可谁也说不清是不是有暗伤,这次实打实被击落一架,等于明着损失了一个前线轰炸节点。 对乌军来说,这不仅仅是打下来一架飞机那么简单。扎波罗热市一直被俄军空袭折腾,老百姓早就盼着能遏制住空中威胁,这次击落苏-34既能提振士气,也能向外界证明自己的防空能力还在。 更重要的是,这等于告诉俄军,就算用远程制导炸弹偷袭,扎波罗热的天空也不是想来就来的。毕竟在顿巴斯防线吃紧的情况下,扎波罗热方向的抵抗能不能顶住,直接关系到乌军能不能守住南部的门户,要是让俄军彻底掌握扎波罗热的制空权,后续的防御只会更难。
顿涅茨克和扎波罗热岌岌可危了,虽然乌军把精锐力量都部署在这里,可是俄军为了拿下乌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