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十分工,三毛钱。 玉米两斤七,火柴十五盒。 你干一天,连盐都买不起。 黑山不是国,是黑龙江边一个村。 1961年,全县七成队,工分不到五分。 最惨那年,三分钱顶一天。 壮汉流汗,换不来半碗粥。 老农李树槐,87岁,拍纪录片说:“干一天,年底还倒欠队里八块六。 ” 这话没哭没喊,但全网120万人看完了。 没人骂,没人闹,就静静听着。 1962年,中央说:别硬扛了,地还给自个儿种。 自留地一开,鸡蛋能换盐,腌菜能换油。 1965年,工分涨到八分,口粮翻了一倍。 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一点一点抠回来的。 辽宁试点超产奖励,多打的粮,三成分给干活的人。 不是施舍,是承认:你流的汗,值钱。 那代人没喊苦,但骨头里都刻着账。 三毛钱买不起盐,却撑起了一个国家的翻身底子。 他们没上过热搜,但历史记得—— 不是靠口号,是靠一天十分工,硬扛过来的。
近日,山东泰安,一名女子起床后去客厅,看见公公婆婆正在忙着包饺子。女子顺口问了一
【39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