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周三直言,中国禁止英伟达芯片令美中关系紧张,并称中国为美国的“对手”;与此同时,英伟达CEO黄仁勋也表态,对中国禁买其AI芯片的报道“深感失望” 网友评论:不让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赚钱终于起到效果了,中国自主替代才刚刚开始,操作系统基座逐步夯实,PC、服务器级CPU逐步强替,嵌入级MCU也逐步应用在打印机设备中。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事情大家都清楚,美国是先动手的。去年美国开始搞芯片管制,把高性能GPU、EUV光刻机甚至EDA软件全都列进清单,限制卖给中国。 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说是“国家安全”,但说白了就是不想让中国AI、超级计算机这类核心领域跑得太快。 那时候美国人还觉得自己吃定了中国,堵一堵,市场被掐住了,中国就只能退回去等买单。可是局面没走他们想象的那条路。 中国并没有乖乖受制,反而掏出了自己的“反制卡”。前段时间直接禁止英伟达部分AI芯片在中国市场流通,这就等于是正面顶了回去。 美国议长说紧张,那是因为他们发现,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一堵就趴下的角色了。黄仁勋喊失望,那更是实打实的经济打击,英伟达去年在中国的营收占比超过20%,这块蛋糕没了,资本市场自然心慌。 美国原来想的算盘特别简单,我切断你的供应链,你芯片产业就半瘫痪。可现实是,中国在被逼的过程中,反而加速了替代。 现在国内芯片厂商在各个方向都在发力,PC和服务器级CPU已经有了成熟替代方案,嵌入式MCU芯片也逐渐用到打印机等设备里。 以前我们说缺“基座”,缺操作系统生态,这几年也一步步在补。换句话说,美国想让中国永远用不上高端芯片,结果却把中国推上了全链条自研的轨道。 对比特别鲜明。美国企业的处境是什么?他们其实是最大输家。因为科技企业不等于政客,他们要赚钱的。 英伟达、AMD、苹果这些公司都在中国市场赚了大钱,现在突然要被迫割肉。美国政府说这是战略安全,可对企业来说就是营收腰斩。黄仁勋嘴里的“失望”就是这种被政策绑架的无奈。 而中国这边的逻辑很直接,你禁我,我就不买你,我还要把自主研发的速度再快一点。短期内肯定有阵痛,芯片生态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长期看,产业链一旦打通,就不可能再被别人轻易卡脖子。对比一下,日本当年被美国限制半导体的时候,妥协了,结果产业地位被打下去。 中国这次没有退,而是顶着压力把替代的路走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转折。其实对美国来说,这场“芯片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两败俱伤。 美国的政治人物想拿芯片当武器,可他们忘了,科技和市场是绑在一起的。把市场砍掉,就等于是自己切掉利润来源。 中国这么大的需求量,被迫自主,那就是几亿、上亿台设备撑起的本土市场,足够养活一条产业链。美国想独享技术红利,结果却是逼出一个竞争对手。 以前中国觉得买现成的最快,不用重复造轮子。可现在买不到了,那就只能自己造,而且还会全力投入。美国原本想延缓中国芯片进步的速度,现在反而在帮中国踩油门。 更讽刺的是,美国还拉着盟友一起玩管制。结果荷兰ASML、日韩的设备商也被迫配合,可他们私下全是抱怨。因为这些企业也要市场,他们不是靠白宫拨款活着的。 你让他们断了中国这块最大客户,短期还能靠补贴撑一下,但长远看订单下滑是板上钉钉。最终是美国政府在消耗盟友的产业根基,中国却在用这个时间窗口逐步强大。 现在的情况就是一场大反转。美国把芯片当武器,本来是想卡住中国,结果反过来被中国当成了催化剂。 英伟达失望,美国议长紧张,可这都只是序幕。未来几年,中国芯片的替代会越来越快,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到时候他们才会真正明白,政策一时爽,结果是自己长期掉队。 美国这次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的反制不是情绪化的动作,而是迫不得已后的必然选择。芯片管制越严,中国替代越快。 对美国来说,这叫自食其果;对中国来说,这就是一场在压力下的成长。最终谁能笑到最后,其实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周三直言,中国禁止英伟达芯片令美中关系紧张,并称中国为美国的
当永安
2025-09-28 09:45:3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