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男子银行卡莫名多了1300元。他报警后的第五天,就有人打来电话让他归还24

芹姐说法 2025-09-29 06:03:07

濮阳,男子银行卡莫名多了1300元。他报警后的第五天,就有人打来电话让他归还2430元;第六天,对方又让他归还3731元。男子的家人朋友都被电话轰炸过,他质问对方:我又没有向你借过钱,为什么要还你?而且金额还是一天比一天高? 对方说:你下载过“五秒速借”,借款五天,难道你就忘记了?不过民警不建议男子退还该笔款项。 素材来源于,澎湃新闻2025-9-25 杜先生正在玩手机,突然跳出来一条短信,定睛一看,银行卡里怎么多了1300元? 他挖空心思也想不明白这钱是从何而来——自己没借钱给别人,也没人说要资助他,这钱到底是谁 转的呢? 他觉得事情有蹊跷,还是报警更稳妥,便到民警那里录了口供,随后安心回家。他想着,这事就算出了问题也和自己无关,毕竟已经上报了。 不过,9月7日收到的这笔钱,到了9月11日就有人打电话让他还钱。 这时,他感觉这1300元终于露出了端倪,原本忐忑不安的心反倒瞬间安定下来,询问对方:我欠你什么钱?为什么要还你? 对方语气生硬地说:你之前下载过一个软件,叫“五秒速借”,借了五天,现在该还了。1300元现在要还2430元,赶紧还,不然会利滚利。 杜先生又开始琢磨:这个软件我见过吗?好像没有。那我点过类似软件吗?也想不起来,真说不准是不是误点了。 但看着这金额,不像是正常借贷,反倒有点像高利贷——要是对方违法,就算自己不小心点到,错也在对方。因此他不着急,毕竟早就报了警,民警会处理。 他又把这事反映给民警,对方让他别着急,说会根据双方的通话记录锁定对方地址,让他正常沟通就行,但千万不能还钱。 杜先生吃了定心丸,便不再担心。结果到了第六天,也就是9月12日,对方又来电话了,这次居然让他还3731元。“怎么每天都要多还1300元?这么高的利息,真是闻所未闻。” 杜先生虽然不怕,但他的亲朋好友都被电话轰炸了——对方给他们打电话,让他们催杜先生赶紧还钱,这让他深受其扰。 最后杜先生找来记者,想让他们出面给对方一个下马威,别再骚扰自己的家人。 可记者给对方打电话时,对方工作人员不仅不怕,还带着点盛气凌人,威胁道:你们为了新闻啥都敢报啊?你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吗?我们为啥敢借钱给他?我们有专门的催收人员,这就是高利贷,咋的? 记者据理力争:杜先生没向你们借过钱,凭什么要还?你们又凭什么骚扰别人?这是违法的。 对方说:你怎么知道他没借?他就是点了我们的链接,还人脸识别认证成功了,你别胡说八道。 记者反应很快,让对方拿出证据:要是有证据,杜先生还钱天经地义;要是没有,你们这就是骚扰,是违法的。 对方赶紧辩解:我们要维护客户隐私,不会把这些信息透露给你,你休想拿到。 结合这些情况,能初步判断:对方是有意给杜先生放款1300元,就是赌杜先生在“是否误点”这件事上模棱两可,害怕罚更多钱,就会乖乖还款。 但民警已经明确告诉杜先生:这笔钱先别还,他们已经锁定了两个号码的来源,一个来自唐山,一个来自浙江衢州,会根据这些信息追查相关人员的行踪。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当中。 一、杜先生无需主动归还1300元 根据《民法典》规定,借款合同的成立需双方具备真实借贷合意,即借款人要有借款意思表示,出借人要有出借意思表示。 杜先生既未向“5秒速借”平台申请借款,事后也未追认该债务,双方不存在有效借款合同,平台单方面转账行为无法自动成立借贷关系。 从法律层面看,1300元虽属不当得利,杜先生在理论上负有返还义务,但需以对方能证明自身为款项所有权人为前提。 结合当前情况,警方已明确暂不建议杜先生退还,其可等待警方进一步调查结果,无需主动操作还款。 二、催收人员的行为已涉嫌违法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规定,通过恐吓、骚扰他人等方式催收高利放贷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需承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多次敲诈勒索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处罚。 本案中,催收人员与杜先生无真实借贷关系,却虚构借款事实,所主张利息远超法律规定上限,同时通过电话轰炸、言语恐吓等方式向杜先生及其亲友强行索要虚高财物。 该行为既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催收非法债务罪”构成要件,也涉嫌触犯《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敲诈勒索罪”。 对于此事,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0 阅读:219
芹姐说法

芹姐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