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湖北1对夫妻自杀去世,留下仅6岁的女儿,25年后,女儿竟然不顾全村人的指责,毅然决然的带人挖开了父母的墓地!然而,等大家知道实情后,都为之动容. 2015年,湖北竹山县那个封闭的小山村里,所有人都觉得吴家雨疯了。在乡亲们愤怒的注视和“会遭报应”的诅咒声中,她领着警察,走向了自己父母的坟。 这个举动,在当地人眼里,无异于挖祖坟,是大逆不道。 可正是这个“不孝”的女儿,即将用最极端的方式,回答一个关于亲情的终极问题。 乡土社会的伦理,是刻在骨子里的。在此处,对逝者的尊崇凌驾于万物之上。 “入土为安”这一古训,宛如磐石般不可动摇,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成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吴家雨的父母已经安息了23年,她这一铲子下去,挑战的是整个村庄的信仰。 更何况,她是从小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孤儿,她的行为在村民看来,简直就是对养育之恩的背叛。 若要洞悉她的癫狂之态,需回溯至1990年的武昌火车站。彼时的时空里,或许藏着解开她疯狂谜题的钥匙。 那日,父亲吴世元携年仅两岁半的幼子吴家燚,踏上与在异乡打工的母亲王正荣相聚之路。他们怀着期待,奔赴一场家庭的团圆。刹那间,灾难如汹涌浪潮般猝然而至。 它毫无预兆,宛如暗夜幽灵,悄然潜藏。 在转瞬之间,便无情地打破了往昔的宁静,令人防不胜防。或许是父亲排队买票时,一个相熟的老乡说“我帮你看着孩子”,然后就抱着孩子消失了。 也或许是父亲的钱包被偷,滞留期间,孩子被人贩子抱走了。 具体原因已模糊,但后果清晰得令人窒息。 之后的两年,夫妻俩的生活彻底被寻找儿子这件事吞噬。他们耗尽积蓄,负债累累,四处张贴寻人启事。 如失心疯魔一般,不放过任何线索,在大街小巷中疯狂打探,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消息。深夜里,父亲对着儿子唯一的照片,能把烟头烫到衣服烧出洞都毫无知觉。母亲则变得沉默寡言,常常失神。 1992年7月23日,绝望如汹涌浪潮,将这对夫妻彻底吞噬。在沉重精神枷锁的禁锢下,他们以火药为诀别之器,决然终结生命,其悲剧结局,着实令人唏嘘长叹。 遗书里只有一句话,字字泣血:“没护住孩子,没脸活着。”找到弟弟,成了他们至死都无法完成的遗愿。 所以,当吴家雨在父母坟前跪下,她哭着道歉:“爸妈,对不起……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燚燚。她欲掘开的并非冰冷的坟墓,而是深埋于父母心底那道如影随形、永难弥合的伤痛创口,每一下挖掘,都似利刃,割着父母的心。 那张她珍藏了二十多年的寻人启事,就是父母留给她最沉重的委托书。 吴家雨幼年沦为孤儿,三年级便辍学务工。但他并未向命运低头,凭借顽强意志坚持自学,最终考入大学,完成人生逆袭,如今成为一名传道授业的教师。 经年累月,她的寻觅之旅从未停歇。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那份执着的寻找,如同不息的暗流,始终涌动在她的生命里。 她加入志愿者群,在网上发布信息,凭着弟弟耳后有个小肉瘤的模糊记忆,在大海里捞针。2012年,她毅然携叔叔前往进行DNA比对。 彼时,她满怀期许,盼着能有理想结果。可事与愿违,最终比对失败,那结果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她心中的希望。 所有传统的方法都用尽了。直到她从电视上,或者从志愿者那里得知,公安部有一个全国性的DNA数据库。 这已然是最后的希冀,是在无尽黑暗中唯一乍现的曙光,于绝境里散发着微弱却令人心颤的光芒,支撑着我们在迷茫中坚守。但这个现代科技的产物,向她提出了一个古老而残酷的要求:必须有父母的DNA样本。 科技,就这样把吴家雨推到了与整个传统伦理对撞的风口浪尖。那场在警方监督下的开棺,本质上不是刨坟,而是一次法医取证。 当父母的牙齿和骨骼样本被小心翼翼地提取出来时,这个“不孝女”正在为科学比对提供最关键的证据。 数据终未负此执念。在漫长探寻中,它以客观之姿,印证着那份矢志不渝的坚持,于时光里勾勒出执着所绘就的清晰轮廓。 数据库最终锁定了一个远在福建、名叫林艺辉的年轻人。2017年4月16日,姐弟终于重逢。吴家雨带着那只弟弟模糊记忆里的布熊,也带着那张泛黄的寻人启事,完成了父母未能完成的拥抱。 后来,姐弟俩回到了村里,再次来到父母坟前。这一次,没有铁锹,只有祭拜和告慰。村里人知道了全部真相,曾经的指责变成了无声的动容。 一张簇新的全家福,静静躺在墓碑前。照片里的笑容与碑上的冰冷肃穆形成鲜明对比,似在诉说着往昔温情,又在这寂寥中添了几分哀思。 信息来源: 楚天都市报|2017-04-18|父母寻子未果寻短见 姐姐开棺提取双亲DNA找到弟弟 长江云新闻|2017-04-18|随州 | 全国首例开棺寻亲 因弟弟27年前被拐父母自尽…
1992年,湖北1对夫妻自杀去世,留下仅6岁的女儿,25年后,女儿竟然不顾全村人
月鹿一鹿前进
2025-09-29 11:48:54
0
阅读: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