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珠丽是近期刚接任美国驻香港总领事的,按常理,新官上任该先熟悉香港的实际情况,和香港政府、合法社团、商界学界等正常交流,推动中美在港的良性合作,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不少美国企业和公民,维护好这里的稳定,对美国自身也有好处。 可她倒好,上任没几周就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早已失去社会支持的 “民主派” 人士,而且会面搞得偷偷摸摸,显然不是单纯的 “交朋友”,更像是在刻意传递信号:美国还想通过这些人,插手香港的内部事务。 面对这种明显的干涉行为,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驻港公署)很快就采取了行动。 10 月 3 日前后,驻港公署正式约见伊珠丽,当面给她划下了不容触碰的红线,明确提出 “四不” 要求:不干涉香港特别行政区内部事务,不支持任何反中乱港分子和活动,不破坏香港的繁荣稳定,不损害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这 “四不” 每一条都针对性极强,既点破了伊珠丽行为的不当之处,也再次向美国亮明了中国的底线。 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势力都没资格指手画脚,更别想搞破坏。 美国为啥这么执着于盯着香港?其实这背后的逻辑,多年来就没怎么变过。 对美国来说,香港一直被视作牵制中国发展的 “重要棋子”。 一方面,香港是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市场的关键节点,美国想通过搅乱香港的稳定,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过去美国曾试图利用香港的社会矛盾做文章,比如 2019 年的修例风波,当时美国不少政客明里暗里支持反中乱港分子,煽动暴力事件,就是想把香港变成 “反中前沿”,破坏 “一国两制” 的实践。 可美国显然没料到,香港国安法在 2020 年实施后,局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那些搞 “港独”、掀动乱的分子,要么被依法惩处,要么潜逃海外,香港重新恢复了法律和秩序,街头暴力再也没出现过。 美国过去那套 “乱港遏华” 的手段,一下子就失灵了。 现在伊珠丽约见 “民主派”,本质上就是美国不甘心失去干涉香港的 “抓手”,想重新激活这些所谓的 “力量”,制造点舆论波澜给香港政府施压,同时也想向中国传递 “美国没放弃香港” 的信号,试图在中美博弈中占点所谓的 “主动”。 但美国这次显然打错了算盘。 现在的香港早已不是 2019 年那个混乱的样子,香港社会对维护国家安全、反对外部干涉的共识早就形成了。 就拿普通市民来说,经历过 2019 年的动荡,大家更清楚稳定有多重要,商店能正常营业、孩子能安全上学、老人能安心散步,这些日常的幸福,都离不开香港的稳定。 所以对于伊珠丽的不当行为,香港舆论普遍反对,不少市民和社团都发声支持驻港公署的立场,认为必须坚决抵制外部势力插手香港事务。 就连在港的外国企业,也大多希望香港保持稳定,没人愿意在一个混乱的地方做生意。 从中国的立场来看,驻港公署提出的 “四不” 要求,绝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在依法维护国家主权。 根据 “一国两制” 原则,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的内部事务只能由香港同胞在中央政府支持下自主处理,这是国际法明确规定的 “不干涉内政” 原则的基本要求。 美国作为《联合国宪章》的签署国,本该遵守这一原则,可却总是把香港问题当作筹码,不断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这本身就是对国际法的无视。 而且大家可以看看香港现在的发展 —— 香港国安法实施后,法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经济也逐步复苏。 2023 年香港 GDP 实现正增长,外资在港投资规模保持稳定,港股市场也慢慢恢复活力,甚至不少国际机构都纷纷表态,认为香港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这些数据和事实都说明,香港的稳定发展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包括在港的外国人和企业,美国想通过搅乱香港来牵制中国,根本就是逆潮流而动。 中美作为世界两大国,本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处理分歧,一起应对气候、经贸等全球性挑战。 可美国总是把香港问题当作 “牌” 来打,不断触碰中国的核心利益,这只会破坏两国的互信基础,让中美关系更加紧张。 美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所有小动作,本质上都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也是对 “一国两制” 的误解和挑战。 但事实已经证明,香港的稳定发展是大势所趋,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阻挡。 伊珠丽的约见行为,不仅不会动摇香港的稳定,反而会让更多人看清美国干涉别国内政的真实面目。
刚上任就碰中国底线?美国驻香港总领事伊珠丽这刚上任没几天,就跟忘了自己身份似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