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发动混合攻击,苏梅和哈尔科夫州传出爆炸声   10月4日,国际文

史鉴奇谈 2025-10-04 12:01:53

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发动混合攻击,苏梅和哈尔科夫州传出爆炸声   10月4日,国际文传电讯社-乌克兰报道,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发动混合攻击,乌克兰东部、北部和南部地区拉响空袭警报,苏梅州和哈尔科夫州传出爆炸声。   这场攻击早有预兆。乌克兰武装部队空军从10月3日晚间就开始接连发布预警,战场的紧张气氛从那时起就开始弥漫。俄军的战术航空兵在东南方向频频活动,机翼下的威胁让前线各州始终绷紧神经,谁都清楚这些战机随时可能投下致命打击。   苏梅州的天空最先传来异动。滑翔制导炸弹(КАБ)带着呼啸声落下,这种精度极高的武器一旦命中目标,往往能造成毁灭性破坏。扎波罗热方向也没能幸免,同样的制导炸弹在不同区域炸开,俄军显然在通过这种方式敲碎乌军的防御节点。   无人机群的突袭更像是这场混合攻击的“先锋”。切尔尼戈夫州西北部,一群敌方无人机正朝着基辅州的方向移动。它们飞得不算快,却像一群无声的猎手,随时可能对沿途目标发起突袭。   哈尔科夫州东部的情况同样棘手。另一队无人机群朝着波尔塔瓦州进发,与切尔尼戈夫方向的无人机形成了南北呼应的态势。这种多方向的无人机牵制,让乌军的防空系统不得不分散精力,顾此失彼的风险陡然上升。   熟悉战局的人都清楚,这正是混合战争的典型打法。俄军把战术航空兵的硬打击和无人机的袭扰战捏合在一起,既有高精尖武器的精准破防,又有低成本无人机的饱和牵制,两种手段相互配合,杀伤力远比单一攻击更强。   这种打法其实早有端倪。9月底俄罗斯国防部的战报就显示,俄军在苏梅、哈尔科夫等方向的行动,早已用上了战役战术航空兵、攻击型无人机加火箭部队的组合拳,154个区域的目标都成了打击对象。如今的攻击,更像是这种战术的升级版实践。   乌克兰军队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要对付天上的战机,要拦截呼啸的制导炸弹,还得盯着四面八方涌来的无人机群。9月20日那次交锋堪称前车之鉴,俄军一天内就发射了579架无人机和40枚导弹,即便乌军击落了大部分,仍难免有漏网之鱼造成损伤。   西方盟友的支援正在加紧跟上。英国和乌克兰联手搞的“章鱼计划”刚有眉目,打算量产低成本无人机打造“无人机墙”,这种无人机对付俄军常用的伊朗造“目击者”无人机效果不错,成本却不到十分之一。但远水救不了近火,10月4日的攻击中,这些新装备显然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   战局的拉扯感在爆炸声中愈发明显。俄军的混合攻击不求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持续的多维度施压,慢慢消耗乌军的防御体系和心理防线。这种打法正好契合了现代混合战争的特点,把军事打击和心理威慑拧成了一股绳。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此前的通报能看出端倪,前线每天都要发生上百次战斗,乌军既要击退地面进攻,又要应对空中突袭。10月4日的这场攻击,不过是无数次交锋中最新的一次,却把战场的残酷本质暴露得淋漓尽致。   苏梅和哈尔科夫的爆炸声渐渐平息,但战场的暗流从未停止。切尔尼戈夫方向的无人机群还在移动,东南空域的战术航空兵仍未远去。这场混合攻击留下的,不仅是被炸损的设施,更是对乌军防御体系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俄军显然在通过这种方式探索战场的突破口。他们用制导炸弹敲碎关键节点,用无人机群扰乱防御部署,一点点寻找乌军的漏洞。而乌军则在咬牙坚持,一边拦截来袭目标,一边等待新的支援力量到位。   这场攻防战的背后,是两种作战体系的激烈碰撞。俄军靠着新老装备混搭的体系耐力,用混合攻击持续施压;乌军则依赖现有装备和西方援助,在被动中寻找反击机会。10月4日的爆炸声,正是这场碰撞最真实的声音。   随着时间推移,战场的不确定性还在增加。无人机技术的快速迭代让袭扰变得更加频繁,制导武器的精准打击又让关键目标时刻面临威胁。乌克兰的防空警报,恐怕还会在未来的无数个日夜中再次拉响。   信源:国际文传电讯社-乌克兰 2025年10月4日报道《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发动混合攻击,多地拉响空袭警报》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