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为何认为,中国打赢抗美援朝,最大的输家并不是美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云海澄碧翠 2025-10-04 19:53:26

基辛格为何认为,中国打赢抗美援朝,最大的输家并不是美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朝鲜战争这场1950年,在半岛上点燃的战火,绝不只是一场局部冲突,它撬动了整个冷战的格局,基辛奇后来看得明白,他说中国是赢家,美国输了面子但没伤筋动骨,而躲在幕后的苏联,才是输得最惨的那一个。 要想搞懂这个结论,就不能只看三八线上的拉锯,得给中美苏三家算算三笔大账,国际声望、地缘实力和战略同盟。 声望这笔账简直就是一次,全球范围内的强制洗牌,中国用自己的血肉,换来了全世界的尊重,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派出的志愿军主力,还是装备落后的步兵。 却硬是在长津湖这样的地方,把美军的王牌陆战一师,从兴南港赶下了海,这一仗直接把中国,从一个别人眼中的“东亚病夫”,打成了敢跟超级大国掰手腕的全球玩家。 这种威望也为后来重返联合国攒够了底气,反观美国面子上就有点挂不住了,虽然志愿军的指挥员们,都承认美军确实能打,可它最终没能统一半岛。 那个“战无不胜”的神话第一次破了,这事儿影响可深了,后来打越南美国就特别怕中国,那条17度线愣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可以说声望的亏损,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战略枷锁,而苏联呢? 它才是那个最尴尬的,怂恿金日成动手的是它,可等到美军仁川登陆,朝鲜军队顶不住了,它又反过来催中国出兵。 说好的空中支援,结果飞机只敢在鸭绿江北边飞,生怕跟美国人碰上,这种只想捞好处又不敢担风险的算计,让它在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威信大打折扣。 尤其是在中国打出威风后,它这个“老大哥”,就更显得名不副实了,再来看地缘实力这笔账,这是最实在的“里子”,战争的炮火真正改变了各方的家底,中国拿到了最想要的东西。 战线被推回三八线,东北那个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保住了,国家也争取到了几十年,闷声发展经济的宝贵时间,从此以后在东北亚这块地盘上,没有中国的点头,什么事都办不成。 美国这边算是一次“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统一半岛的目标是吹了,但一个分裂的朝鲜,反而更符合它在亚洲搞遏制的战略。 而且战场成了美军新武器的试验田,海空军大步跨进了喷气时代,直升机垂直作战这种新玩法,也是在那时搞出来的,仗没打赢军事实力却上了一个台阶。 苏联可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它想通过代理人控制东北亚的算盘,被砸得稀碎,在亚洲扩张的势头,被狠狠地“摁”住了。 战争消耗了它大量的经济资源不说,最要命的是,它一手导演的这出戏,主角却变成了中国,自己反而成了配角,同盟这笔账可能是苏联输得最惨的地方。 这场战争影响了中苏之间的信任,美国虽然吃了亏,但它借机把韩国、日本这些国家,更紧地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构筑起了围堵共产主义的东北亚军事同盟。而中苏之间呢? 裂痕深到再也无法弥合,当初苏联鼓动朝鲜开战,压根没考虑中国,正准备解放台湾的计划,战争中援助稍有些“抠抠搜搜”,战后还急着伸手要军援的账单。 这一系列自私的操作,让中国彻底寒了心,也明白了凡事还得靠自己,曾经的“同志加兄弟”,就这么走向了疏远甚至对抗。

0 阅读:29
云海澄碧翠

云海澄碧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