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10月5日遭俄军大规模打击后,泽连斯基猛烈抨击西方态度。指责西方对乌克兰遭受的袭击毫无反应。泽连斯基说:“正因为如此,普京才会这么做,他简直是在嘲笑西方,嘲笑其沉默和缺乏有力的回应措施。 10月5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打击,导弹与无人机划破夜空,民用基础设施在爆炸声中沦为废墟。可本该声援乌克兰的“国际社会”,却罕见地集体沉默,这让泽连斯基再也按捺不住,当着镜头怒斥西方的冷漠。 谁都清楚,乌克兰这场仗打得有多艰难。自冲突爆发以来,民用设施始终是俄军打击的重点目标,电力、供水、交通线路屡屡遭袭,无数民众在寒冬里断暖、在黑暗中求生。 10月5日的这次打击更是来势汹汹,多处居民区的房屋被炸毁,救援人员在瓦砾堆里搜救幸存者,医院的急诊室挤满受伤群众,孩子们的哭声与警报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惨状,难道西方真的看不见? 泽连斯基在讲话里说得字字泣血:“普京敢这么做,就是吃准了西方会沉默!他简直是在当面嘲笑,嘲笑我们孤立无援,嘲笑西方连像样的回应都没有!” 这话戳破了残酷的现实——过去西方总把“支持乌克兰”挂在嘴边,可到了关键时刻,却成了“哑巴”。没有强烈的谴责声明,没有新的援助承诺,甚至连联合国会议上的声援都显得敷衍,这样的“毫无反应”,和默许俄军行动有什么区别? 要知道,乌克兰不是在为自己一个国家战斗。西方曾多次宣称,支持乌克兰是“捍卫民主价值观”,是“对抗霸权扩张”。可如今乌克兰民众在战火中流离失所,民用设施被蓄意摧毁,这些“价值观”却不见了踪影。 难道所谓的“国际道义”,只存在于政客的演讲稿里?难道只有当战火蔓延到自家门口,西方才会真正行动起来?更让人费解的是,西方的沉默恰恰给了普京“底气”。 一次次的无动于衷,只会让俄罗斯觉得“打击乌克兰无需付出代价”,只会让更多无辜民众陷入苦难。泽连斯基的愤怒,不只是为乌克兰委屈,更是为“国际社会”的失信而痛心。 毕竟,今天乌克兰遭遇的困境,明天可能会发生在其他国家身上——如果连基本的民用设施安全都无法保障,如果蓄意攻击平民的行为得不到惩罚,那么所谓的“国际秩序”,又该如何维系? 有人说,西方或许是受限于自身的能源危机、经济压力,才选择“低调”。可再大的困难,难道能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再复杂的利益考量,难道能凌驾于道义之上? 乌克兰损失的不只是建筑和设施,更是民众对“国际社会”的信任。当泽连斯基在镜头前红着眼眶呼吁支援时,他期待的不是空洞的安慰,而是能真正保护民众的实际行动。 这场沉默的代价,终究要由乌克兰民众来承担。断水断电的日子还在继续,躲避轰炸的生活没有尽头。西方如果继续保持“毫无反应”,不仅会让乌克兰陷入更深的困境,更会让自己曾经标榜的“道义立场”彻底崩塌。 毕竟,“沉默”从来不是中立,而是对施暴者的纵容,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10月5日的爆炸声已经过去,但它留下的拷问仍在回荡:西方的“反应”究竟要等多久?
在乌克兰10月5日遭俄军大规模打击后,泽连斯基猛烈抨击西方态度。指责西方对乌克兰
瑶台倚仙风
2025-10-06 12:16: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