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要求,从2027年开始,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手机都必须配备用户可自行更换的电

为你而停留 2025-10-07 17:13:34

欧盟要求,从2027年开始,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手机都必须配备用户可自行更换的电池。以后的苹果手机估计是这样的了? “全民充电池的时代要来了吗!” 如今的智能手机,几乎成了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它拥有金属中框、玻璃后盖,设计精致,像一件光彩夺目的“艺术品”; 另一方面,这份精致背后,却让每个用户都被困在无形的枷锁里——电量永远不够用,维修费用贵得令人咂舌。 这种表面光鲜的“美学束缚”,实际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商业布局。 厂商用设计绑住了用户,同时把利润最大化,这就是手机行业长期以来运作的逻辑。 但这场以厂商规则为主导的游戏,即将迎来巨变。 欧盟近日宣布了一项重磅新规:从2027年起,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手机必须允许用户自行更换电池。这并不是技术上的退步,而是对整个行业秩序的一次重塑。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的调查显示,几乎有一半的用户(47.3%)更换手机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追求新功能,而只是因为那块电池“不给力”。 如果电池能够自由更换,整个手机经济模式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不再是用一两年就被丢掉的快消品,而是重新回归为可以长期使用、维护的耐用品。 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消费者本身——“所有权”终于真正回到了用户手里。 自己动手更换电池的成本,将从官方维修动辄几百到上千元,降到第三方市场合规电池预计的百元左右。 这才是“可维修权”最直接的体现,选择权和控制权真正回到了用户手中。 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一件环保的大好事。像Fairphone这样的品牌早就证明,一部易维修的手机,如果配上长期的软件更新,完全可以用上好几年。 这不仅节省了金钱,更从源头上大幅减少了电子垃圾。新规同时禁止了“零件配对”等软件限制,也会催生一个更健康、严格认证的第三方维修市场,让消费者在安全性上没有后顾之忧。 过去所谓的“技术限制”或“美学牺牲”,往往只是厂商不愿改变的借口。如今,法规像一根无形的鞭子,倒逼企业把设计能力真正用到解决用户痛点上。谁说可换电池就不能防水? 面对占自己近四分之一营收的欧盟市场,苹果也不能掉以轻心。 可以说,欧盟的电池新规就是一根杠杆,它撬动了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底层逻辑。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那个为了追求“一体化美学”而牺牲用户权利的时代。 欧盟这次的新规不仅要求用户能够自己更换手机电池,还明确设定了电池回收指标:到2031年,钴的回收率必须达到80%。这意味着手机的使用寿命将大幅延长。 毕竟,一块第三方苹果电池价格也就一百多元,相比一台动辄五六千元的新机,这成本几乎微不足道。 对于苹果来说,这次新规恐怕很难绕过去。过去,为了追求轻薄设计,他们把电池焊得密不透风,但欧盟市场占据了苹果全球销售的重要份额。 为了不放弃这块蛋糕,库克估计不得不让工程师连夜修改图纸。未来的iPhone或许会稍微厚一点,但换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用户不再为续航焦虑,也不必再被官方换电池的高额费用束缚,更不必因为一块电池就提前淘汰整部手机。 那些曾经被“电池门”困扰的苹果用户,到了2027年,说不定就能亲手为自己的iPhone更换电池。 这项新规真正把主动权交回了消费者手中,同时也给手机行业长期以来的“内置电池内卷”按下了刹车,让耐用性和可维修性重新成为评价手机价值的重要标准。

0 阅读:1
为你而停留

为你而停留

为你而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