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各大港口如临大敌,严查必和必拓铁矿石,一律不予接收!看来,中方是铁了心要给澳

为你而停留 2025-10-07 20:58:58

中方各大港口如临大敌,严查必和必拓铁矿石,一律不予接收!看来,中方是铁了心要给澳大利亚立个规矩。近期,国内各大买家被要求停止购买必和必拓任何以美元计价的海运货物,甚至连已在运输途中的货物也在此次限制范围内。 9月30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本周已要求国内买家暂停采购任何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矿石。 这一消息一出,必和必拓的股价立即承压下跌,而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政府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决定弄得措手不及。 必和必拓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其业务状况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 这次采购暂停意味着,原本计划签订的新合同将全面搁置,甚至连已经从澳大利亚矿山装船、运往中国的铁矿石,也不得不暂停结算和交易。 目前,必和必拓手中只剩下少量已经抵达中国港口、以人民币计价的现货可供交易。 表面上,这只是一次采购调整,但背后的影响却远比数字本身复杂——它不仅关系到中澳贸易,也在悄然影响全球铁矿石市场的价格与供应链格局。 这些年来,中国建了大量钢铁厂,对铁矿石的需求持续旺盛,而澳大利亚恰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双方长期合作,形成了非常稳固的贸易关系,可以说是彼此最熟悉的“老客户”。 过去,中国进口铁矿石中有超过七成来自澳大利亚,供应稳定、数量可观,这种惯性让钢厂依赖性极高。 这份表面上的“稳定”掩盖了潜在问题:价格波动频繁,而且定价权几乎完全掌握在澳方手里。 钢厂管理者每天盯着价格表,心里都清楚——这笔交易做得不够安心,总感觉被牵着鼻子走。 2022年,中国成立了一个大型买家联盟,将国内主要钢铁企业集中起来统一采购铁矿石。 这不仅是为了降低采购成本,更是为了改变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过去各家企业单独谈判时,常常感到“咱们是买家,却没有话语权”。 现在,通过国家主导的统一采购,中国形成了集中力量,也拥有了更多谈判筹码。 近期暂停采购澳洲矿石,很可能正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中国在贸易中同样有选择权,而不再被动接受价格和条款。 与此同时,中国早就开始寻找其他供应来源,不仅关注澳大利亚,还在西非等地开发新矿区。 虽然这些矿区尚未完全投产,但方向已经明确,为未来供应多元化打下基础。 中国对铁矿石的依赖正在逐步调整,而澳大利亚似乎还没意识到,中国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完全依赖它。 这种变化,就像一段关系中,一方已经悄然转向,而另一方还停留在过去的认知里。 这一次,中国显然是利用自身庞大的产业需求,在全球铁矿石市场上设定新规则:明确表明,恢复从澳大利亚采购矿石可以,但前提是必须接受“浮动价格+人民币结算”的模式。 同时,这一举措也具有针对性,实际上是在对西方企业进行市场策略上的定向施压。 对于必和必拓来说,如果不接受这一模式,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很可能迅速被巴西和非洲的新兴矿业公司抢占。 换句话说,中国用产业体量和市场话语权,逼迫对方重新坐到谈判桌上,否则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原本稳定的买家被其他国家瓜分。 这不仅是贸易手段,更是一种战略信号:在全球供应链中,掌握消费端话语权的一方,可以重新定义游戏规则,而这种规则重塑背后,是中国产业规模和金融结算体系的双重支撑。

0 阅读:92
为你而停留

为你而停留

为你而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