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北约前大使认为:中国有庞大的陆军、海军和空军,以及数量不明的导弹、核武器,现在与它发生直接军事对抗,已没有取胜的把握。 美国驻北约前大使这番话一出来,不少人都觉得意外,毕竟过去美国总在军事领域摆出强势姿态,可这次从熟悉北约运作的前外交官嘴里说出 “没取胜把握”,背后藏的是对中国军力变化的清醒认知。 中国那庞大的陆海空三军,再加上数量不明的导弹和核武器,早就不是几十年前能随便轻视的存在,这种实力的反转,让美国不得不重新掂量对抗的代价。 先说说中国陆军,早就不是只靠人数优势的传统部队了。现在的陆军装备里,99A 主战坦克能在高原复杂地形上灵活机动,15 式轻型坦克专门针对山地作战设计,防护力和火力都能对标国际顶尖水平。 更关键的是信息化改造,每个作战单元都能实时共享战场数据,无人机侦察、精确制导炮弹这些装备成了标配。去年在朱日和演习里,陆军某旅靠无人机引导炮火,只用 20 分钟就摧毁了模拟的 “敌方” 装甲集群,这种作战效率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的报告里也承认,中国陆军的现代化速度远超预期,在区域作战里的反应能力已经能和美军抗衡。 海军的变化更是肉眼可见。福建舰正式入列后,中国成了少数拥有三艘航母的国家,而且福建舰配备的电磁弹射技术,能让舰载机更快更高效地起飞,这一点连美国最新的 “福特” 号航母都还在磨合。 055 型驱逐舰更是被外媒称为 “亚洲最强驱逐舰”,一艘就能搭载 112 个垂直发射单元,既能防空反导,又能对陆打击,现在已经有 8 艘服役,组成的编队足以在远海形成有效威慑。 去年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演习里,航母编队和核潜艇配合,完成了长达 21 天的远海训练,这种持续部署能力,让美国第七舰队都得时刻关注动向。 空军的进步同样让人瞩目。歼 - 20 隐身战斗机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加,而且已经衍生出双座版,能和无人机协同作战,形成 “有人机 + 无人机” 的作战体系。 运 - 20 大型运输机让空军的战略投送能力上了一个台阶,去年在塞尔维亚的物资运输任务里,运 - 20 编队连续飞行上万公里,精准完成交付,这种跨洲际投送能力以前只有美俄能做到。 还有空警 - 500 预警机,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精准探测目标,为战机编队提供指挥引导,这些装备组合起来,让中国空军具备了远域攻防兼备的能力。 最让美国忌惮的,还是中国数量不明的导弹和核武器。东风 - 41 洲际导弹射程能覆盖美国全境,而且能携带多枚分导式核弹头,每枚弹头都能独立调整轨迹,美国现有的反导系统很难拦截。 东风 - 21D 和东风 - 26 被称为 “航母杀手”,前者能打击第一岛链内的航母,后者射程覆盖第二岛链,去年的演习里,这两款导弹精准命中移动靶船,证明了实战能力。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核政策,一直保持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的原则,但也明确表示 “会对任何核攻击进行坚决反击”,这种模糊又坚定的态度,让美国不敢轻易触碰核威慑的红线,美国前大使会说出 “没取胜把握”,也是基于这些现实变化。 之前美国在军事上的优势,很大程度来自装备代差和全球部署能力,可现在中国在区域拒止、精确打击等领域已经追上甚至超越,美国想在靠近中国的地方发动军事对抗,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层层导弹防御网和现代化的陆海空协同作战体系。 兰德公司之前做过模拟推演,要是在台海周边发生冲突,美国即便调动两个航母战斗群,也很难突破中国的防御,反而可能面临重大损失。 国际社会也注意到这种军力格局的变化。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每年都会更新全球军力排名,中国的排名稳步上升,在装备数量和现代化程度上,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军工体系,能自主研发生产从航母到隐身战机、从导弹到核潜艇的全系列装备,不用依赖外部供应,这种自主能力让美国的技术封锁很难奏效,当然,中国发展军力从来不是为了主动对抗,而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但美国前大使的这番话,也算是给那些主张 “对华军事强硬” 的声音提了个醒 —— 现在的中国已经具备足够的实力应对军事对抗,想靠武力施压来达到目的,早就不现实了。与其琢磨怎么在军事上压制中国,不如坐下来谈合作,毕竟对抗的代价,谁都承受不起。 美国的焦虑源于霸权的松动,而中国的定力来自持续的改革与开放。 当经济战沦为霸权挽歌,历史终将证明:封锁他人者,终将困死于自我筑起的高墙之内。
中国在解放台湾的战争中,美国一定会插手,而中国的这场收复台湾的战争中,不可能向朝
【12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