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顾方舟趁妻子不在家,偷偷掏出“一管水”,哄骗儿子:“乖,喝甜水儿”,儿子咧

藏獒聊热点 2025-10-08 23:23:18

一天,顾方舟趁妻子不在家,偷偷掏出“一管水”,哄骗儿子:“乖,喝甜水儿”,儿子咧嘴一笑,一口吞下。可顾方舟,却紧张得无法呼吸,心一抽一抽地疼。 说起顾方舟这个人,很多七老八十的老人家一提起他,就得感慨一句,这老头子一生就钻研一件事儿,却把事儿干得天衣无缝,救了多少中国娃娃的腿脚。顾方舟生于1926年,在浙江宁波长大,那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他爸是中学老师,教书育人挺本分的,可惜四岁那年,他爸染上肺结核,客死在外头。这事儿对他打击不小,从小就对传染病有股子说不清的恨意。家里就剩他妈拉扯两个儿子,他妈周瑶琴本是老师,为了多挣点钱,改行当助产士,每天背着药箱四处跑,接生娃娃。顾方舟从小看着妈那双手,沾满血水却稳稳接住新生儿,就下定决心要学医,治病救人,挡住那些夺命的毛病。 长大后,顾方舟没让人失望,1948年考上北大医学院,那会儿校园里到处是热血青年,他埋头啃书,专攻病毒学。毕业后进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1953年还被派到苏联深造,在莫斯科的病毒所里泡了好几年,学回一身本事。回国没多久,1957年江苏南通脊髓灰质炎大爆发,这病俗称小儿麻痹症,传染快,专挑小孩下手,一染上就可能瘫痪,严重了直接要命。那年南通就死了四百多个孩子,全国人心惶惶。卫生部一看这架势,赶紧拉顾方舟当组长,组建团队攻关。他带人从零起步,先分离病毒株,用猴肾细胞培养,折腾了好几个月,才搞定三种型别的病毒分离。这在中国是头一遭,奠定了疫苗研制的底子。 研制疫苗可不是光在屋里动动笔杆子,得一步步来。顾方舟他们先选了苏联专家萨宾的活疫苗路线,因为这玩意儿口服方便,不用打针,还能模拟自然感染,激发免疫力。比起美国的索尔克灭活疫苗,活疫苗风险高,但效果持久。1959年,顾方舟又去苏联考察,正赶上莫斯科国际脊灰会议,专家们吵得不可开交,一边是死疫苗稳当,一边是活疫苗潜力大。他学回减毒技术,回来就建实验室。那时候条件苦,在昆明玉案山挖山洞当基地,他自己上手挖土、搭棚,硬是把山洞改成生产车间。动物试验用猴子,一批批喂药观察,猴子活蹦乱跳,大家才松口气。可动物是动物,人体反应谁知道?临床试验得有人先上。 1960年,第一批液体活疫苗出来了,顾方舟带头试药。他一口吞下,身边同事直劝,这东西万一出岔子,瘫痪或死都可能。他摆摆手,说得有人试就我来。十天过去,他没事,其他人跟着试,全员平安。这下团队信心爆棚,可顾方舟还觉得缺了点啥。大人扛得住,小孩体质弱呢?得找婴儿试。他家小儿子顾烈东刚满一岁,符合条件。妻子出差那天,他瞒着所有人,给儿子喂了那管溶液。事后守着孩子观察了好几天,没事儿才敢告诉媳妇。她也是医务人员,明白这其中的分量,没多抱怨,就这么过去了。这事儿传开,影响大,更多家长放心让娃试药,临床试验加速推进。 疫苗从液体到糖丸的转变,是顾方舟他们摸索出来的。液体疫苗保存难,运输中容易坏,尤其偏远地方冰箱都少。顾方舟想,孩子爱吃糖,何不裹上糖衣?他们从中医思路借力,实验反复调配,1960年底搞出糖丸版。糖丸小巧,甜丝丝的,孩子一口吞,病毒在肠道定殖,免疫力蹭蹭上来。1961年全国推广,第一年就接种上亿人次,脊灰病例直线掉。顾方舟没闲着,带队下乡,检查生产,指导喂药,确保每步都准。云南基地成了主力,产量年年翻番,到1964年,糖丸彻底取代液体,成了标准配置。 这糖丸不光在中国管用,还帮了大忙。国际上,脊灰是全球难题,世界卫生组织推全球根除计划,中国方案成了样板。顾方舟的活疫苗技术,传到东南亚和非洲,帮不少国家控疫。1970年代,中国脊灰发病率降到个位数,1994年最后本土病例上报,从那起零星进口病例也堵住了。2010年,世卫组织认证中国无脊灰状态,顾方舟功不可没。他一生就干这事儿,退休后还跑基层,教医生操作,纠正小毛病。2005年1月2日,他在北京走了,79岁。临终前留话:脊灰疫苗是我的孩子,要继续护着它。

0 阅读:38
藏獒聊热点

藏獒聊热点

藏獒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