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关注:中国测试了用于高空风能收集的巨型飞艇发电站!上个月末,中国自主研发的飞艇式风能发电装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成功首飞。该设备经历了严苛测试,包括在沙漠环境下的完整组装,以及强风条件下的展开与回收。 这事儿说来挺新鲜的,上个月底,中国这边搞了个大动作,直接把高空风能发电玩出了新高度。俄罗斯媒体9月25日就盯上了这个新闻,报道说中国自主研发的S1500型飞艇式风能发电装置,在新疆哈密那片戈壁滩上顺利完成了首飞。简单点说,这玩意儿就是个浮在天上的发电站,能在高空抓风发电,设计功率达到1兆瓦,够给800户人家供电用。开发方是北京临一云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SAWES,他们跟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硬是啃下了浮空器稳定控制、超轻型发电机和长距离电力传输这些硬骨头。 先说说这装置长啥样吧,外形像个齐柏林飞艇,长60米、宽40米、高40米,体积大得能塞下好几个篮球场。它不是简单飘着,而是主气囊和环翼组合成一个巨型涵道,里面塞了12套每套100千瓦的涡轮发电机组。高空的风比地面稳多了,速度还能翻好几倍,根据风速立方定律,能量输出能暴增好多倍。要是风速加倍,能量就八倍;三倍的话,直接27倍。这么一算,高空风能的潜力巨大,全球储量丰富,还零碳排放,简直是可再生能源的下一个金矿。 测试过程可没那么轻松,哈密那地方沙漠戈壁,风沙大,温度高,团队得在这种环境下从头组装整套系统。部件通过卡车运过去,几小时内就能拼好,不用像传统风力发电机那样挖深基建塔架。展开阶段,他们注入氦气让它浮起来,然后在强风里回收,确保缆绳能稳稳把电传到地面。整个试飞验证了它在恶劣条件下的可靠性,组装回收都过关。这次首飞标志着全球首台兆瓦级商用浮空风电系统落地,SAWES说这是他们迄今最大的漂浮式风力装置。 要知道,这技术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SAWES从早年就开始折腾空中风能,2024年10月,他们的S500型号在湖北中部升到500米高空,输出50千瓦电力。三个月后,S1000型号爬到1000米,功率翻倍到100千瓦。这些小步迭代积累经验,现在S1500直接上1兆瓦,高度能到1500米。温汉克是SAWES的首席技术官,他主导这些项目,强调高空气流是地球上还没充分开发的能源宝库,尤其适合偏远地方部署。比起地面风电,这系统材料用量少40%,发电成本降30%,运输也方便,数小时就能拉到沙漠、岛屿或山区去用。 俄罗斯媒体为什么这么关注?大概是因为这事儿对全球能源格局有影响。俄媒报道时提到,中国这步走得稳,解决了传统风电的痛点,比如塔架重、占地大、在复杂地形建站难。高空风电不一样,它像个移动电站,能快速响应需求。想想看,在地震灾区或洪水后,它几小时内就能飞过去,给照明、无线电和救援设备供电。温汉克还说过,这平台还能干测绘和城市安防的活儿,实用性强。国际上,空中风能这块儿其实有几家公司在搞,比如欧洲的Makani,但他们多是风筝式,中国这飞艇式更稳,商业化潜力大。 从技术角度挖深点,S1500的涵道设计是关键,主翼和环翼围成通道,风一吹进去,涡轮转得飞起,效率高。电力通过千米级高压缆绳直达地面,缆绳得耐风拉扯,还得防漏电。团队攻克的难题包括浮空器怎么保持稳定,高空气流乱的时候不晃荡;发电机得超轻,不然飞不起来;线缆铺设也得扛住长距离损耗。这些都靠中科院和清华的脑力支持,跨机构合作让项目加速。SAWES创始人是95后,靠着高空风筝概念起步,现在拿下大单,专攻电力孤岛场景,像海岛、矿区、边远乡村,这些地方电网弱,它正好补位。 这技术对中国的意义不小。2023年,国家就把高空风电列为重点,投了好几千万资金。S1500试飞成功后,预计2025年底就能商业化,拓展到更多场景。全球看,高空气流分布广,从500米到1万米都有劲风,开发起来能大幅推可再生能源比例。传统风电成本高、间歇性强,高空版更可靠,风速稳,输出平。俄罗斯媒体报道这事儿,也反映出中俄在能源领域的互看,俄方有丰富风资源,或许以后合作机会多。
俄媒关注:中国测试了用于高空风能收集的巨型飞艇发电站!上个月末,中国自主研发的飞
藏獒聊热点
2025-10-09 05:37:45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