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拥有了北斗系统,为什么国内还在用美国的GPS?说实话,你可能不信,要是现在真全部换成北斗,我们的手机估计都不能用了。 北斗就是为了替代GPS而研发的,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自己都必须要有,根据过往的一些测试案例和数据来看,北斗的精度要优于GPS定位系统,但之所以没有全面迭代,只能说时机不成熟。 这里面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你手里的智能手机,其实同时装着北斗和GPS两套系统的“接收器”。就像一个翻译同时会中文和英文,手机里的芯片能同时接收北斗和GPS的信号。 不过导航软件的“大脑”一开始是按照GPS的标准设计的,代码里默认优先用GPS。要让软件改成优先用北斗,相当于把房子的地基拆了重盖,软件公司得花大量时间改代码、做测试,成本高得吓人。 而且“GPS”这个词已经成了卫星导航的代名词,很多人手机里明明开着北斗,屏幕上却显示“GPS信号弱”,其实是软件没更新,还在用老名称。这种习惯改起来比换芯片还难。 更关键的是卫星导航系统的竞争早就不是单纯的技术比赛,而是一场“生态战争”。GPS比北斗早出生20年,全球的手机厂商、地图软件、汽车导航都是围绕GPS的标准长起来的。比如高德地图的服务器里存着几十年的GPS数据,换成北斗得把整个数据库重新整理,这就像让一个说英语的国家突然改用中文办公,难度可想而知。 那北斗现在在干啥呢?其实它一直在后台默默干活。根据权威数据,2024年国内98%的新手机都支持北斗,但用户感觉不到。因为手机会自动选信号最强的卫星,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北斗的高轨道卫星能提供更稳定的“天顶信号”,这时候你手机里的导航其实是北斗在主导,只是软件没告诉你。 农业、物流这些行业就更复杂了。东北的万亩农场里,农民用GPS控制的播种机能精确到厘米级,一台设备上百万。要是换成北斗,这些机器都得改装,农民不仅要花大钱,还得停工学习新系统。国家虽然在推农机以旧换新,但回收旧设备、建立二手市场还需要时间。 在国际上,GPS已经垄断了民航、航运的标准。飞机在天上飞,全球的空管系统都用GPS的数据。北斗直到2023年才被国际民航组织认可,要让航空公司改用北斗,得重新培训飞行员、升级机场设备,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不过北斗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它的短报文功能能在没手机信号的地方发消息,比如渔船在公海上遇到危险,用北斗就能直接向海岸警卫队求救。现在华为、小米的部分手机已经集成了这个功能,相当于给手机装了个“卫星电话”。 北斗的精度也在悄悄反超,在亚太地区,北斗的民用精度能达到2.6米,比GPS的5米更准。新疆的电力工人用北斗定位电线杆,误差不超过10厘米,效率比以前高了一倍。这些行业应用正在慢慢推开,只是普通人感觉不到。 所以说北斗和GPS现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手机里同时跑着两套系统,软件根据信号强弱自动切换。国家也没打算彻底废掉GPS,而是让北斗慢慢渗透。等新的芯片、软件、行业标准都准备好了,说不定哪天你打开导航,突然发现显示的是“北斗定位中”,而你早就习惯了这种变化。这就像4G换成5G,不是一夜之间的事,但等你察觉的时候,世界已经变了。 来源:新华网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大众消费市场占比超过七成】
中国已经拥有了北斗系统,为什么国内还在用美国的GPS?说实话,你可能不信,要是现
瑶台倚仙风
2025-10-09 11:19: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