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党的九大之后,许世友当选为政治局委员,而陈毅却只是中央委员,被排除在政治局之外。陈毅的心情很不好,许世友故意高喊陈老总,然后送给陈毅一枚毛主席像章,陈老总两只手握着他的手说:许司令,谢谢你!谢谢你” 陈毅出生在1901年的四川乐至,早年求学时接触到进步思想,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他参加南昌起义,担任后卫任务,组织部队转移到广东地区。之后进入井冈山根据地,任红军师长,布置阵地巡视前沿。1934年长征中,他跟随主力翻雪山渡激流,指挥部队推进。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在江南开辟根据地,组织游击队袭击日军据点。1945年抗战胜利后,指挥部队北上山东,与将领讨论作战计划。解放战争中,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指挥孟良崮战役,划出包围路线,协调部队合围淮海战役,观察地形下达命令。渡江战役前,与将领开会讨论方案,部队集结江边检查装备。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长,后从事外交工作。 许世友出生于1905年,早年习武,1927年加入红军,任连长率队冲锋。长征中指挥部队过草地,走在队伍前列。抗日战争任胶东军区司令员,部署炮位巡视海岸。解放战争参加莱芜战役,率队行军下达命令。孟良崮战役指挥侧翼包抄,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渡江战役率部抢滩登陆,指挥部队占领滩头。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审阅文件组织训练。 两人关系从抗日时期开始,陈毅指挥许世友部队在胶东作战,开辟根据地。解放战争中,陈毅多次下达命令给许世友纵队,协调行动,如淮海战役合围部队推进,通过电台沟通部署。许世友执行坚决,部队在平原列队行军。济南战役前后,陈毅意见影响部队整顿,许世友调整位置。渡江战役中,许世友抢滩,陈毅整体指挥,确保部队成功登陆。这种合作建立在战场协作基础上,延续到新中国时期。 1969年4月,党的九大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党员。大会通过文件和新党章,强调革命进行到底。名单公布后,许世友当选政治局委员,陈毅仅为中央委员。这种调整在当时环境下发生,陈毅位置变动明显。许世友注意到这种情况,选择在会上接近陈毅,高喊称呼后递出一枚毛主席像章。像章在那个年代常见,人人佩戴,但许世友的举动代表一种态度,对陈毅的尊敬和信任。陈毅接过像章,双手握住许世友的手,表示感谢。这件事发生在会场,周围代表见证,体现出老战友间的支持。 许世友送像章的举动,不是简单礼物,而是对陈毅地位的肯定。陈毅作为开国元帅,经历多次战役,许世友作为下级,多次受其指挥,两人积累深厚情谊。大会期间,这种公开表达,让陈毅感受到温暖。许世友升职后,仍保持对老上级尊重,体现部队传统。像章象征忠诚,传递给陈毅,等于确认其在革命中的作用。事件后,两人关系未变,许世友继续关注陈毅情况。这段往事反映出在职务变动中,人情味的坚持。 半年后,1969年10月,边境紧张,中央决定部分老干部疏散,陈毅名单列在石家庄。他收拾行李,端详旧照片,指着许世友身影感慨日子艰辛。列车开往石家庄,窗外麦田晃动,像章放在皮包近身位置。陈毅在石家庄车辆厂住下,接受再教育,居住在招待所。1970年7月,腹部隐痛伴腹泻,厂医开药无效,上医院检查确诊肠癌。 许世友在南京处理军务,定期派人问候,修改菜谱标注适合陈毅的菜品。冬日石家庄,陈毅收到南京来信,内附合影,背面字迹清晰,与像章并排放入文件袋。局势稳定后,陈毅回北京,旧病发作住院。许世友赶来探视,带来茶叶,两人交谈前线事宜。 1972年1月,陈毅病逝。许世友在工事现场收到消息,摘帽后回到指挥部,取出合影,倒酒敬酒,眼圈泛红。照片装框挂墙,签文件时抬头观看,对年轻干部强调带兵要讲情义。陈毅追悼会上,毛主席参加,表达敬意。
1969年,党的九大之后,许世友当选为政治局委员,而陈毅却只是中央委员,被排除在
混沌于浮云
2025-10-09 22:18:5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