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年11月,72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

小茹吖 2025-10-11 16:50:38

“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 年 11 月,72 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聘书时,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揭开了他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积怨。 要讲清这事儿,得倒回上世纪八十年代 —— 那时候的日本半导体,简直是全球行业里的 “顶流”。 1985 年,日本企业的存储芯片(也就是 DRAM)占了全球 70% 的份额,像东芝、NEC 这些公司,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把美国的英特尔按在地上打。 当时英特尔都快撑不下去了,差点就放弃了存储芯片业务,转头去做 CPU。 美国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地盘被抢?很快就动了 “歪招”。 1986 年,美国逼着日本签了《日美半导体协议》,明着说要 “公平竞争”,实则就是给日本画了条红线:日本存储芯片的全球份额,最多不能超过 50%。 不光如此,美国还动不动就搞反倾销调查,1987 年甚至抓着东芝 “向苏联出口技术” 的由头,罚了东芝 1 亿多美元。 还逼东芝高管集体辞职 —— 这哪是处罚企业,分明是在折辱日本整个半导体行业。 那时候的坂本幸雄,已经在东芝干了十几年,从基层工程师做到了存储芯片部门的负责人。 他眼睁睁看着自己团队研发的技术不能全力推进,眼睁睁看着原本能拿下的订单因为 “份额限制” 拱手让人,心里的火早就压不住了。 后来他跳槽到尔必达,想凭着这家公司再跟美国掰掰手腕,结果 2008 年金融危机一来,美国又趁机下手 —— 一边让美光等企业搞低价倾销,一边卡住尔必达的融资渠道。 2012 年,尔必达撑不下去破产了,最后被美光低价收购。 那天坂本在办公室坐了一整夜,手里攥着尔必达的员工手册,没说一句话,可谁都知道,他心里的那口气没咽下去。 正是因为见过美国怎么用霸权砸别人的饭碗,坂本才更清楚中国芯片要走的路有多难,也更明白自己能帮上啥忙。 2019 年的中国,芯片行业正处在最难受的时候:全年芯片进口额高达 3040 亿美元,比当年进口石油的钱还多,光存储芯片这一项,就有超过 95% 得靠进口。 美国当时已经开始对华为下手,芯片禁令一道接一道,就是想把中国的高端芯片路彻底堵死。 坂本一来中国,没先搞什么 “高层会晤”,反而先扎进了紫光集团下属的长江存储实验室。 坂本带着几个日本老部下,天天跟中国的年轻工程师泡在车间里,从晶圆的清洗工艺到光刻的参数调整,一点点抠细节。 2020 年下半年,长江存储的 3D NAND 终于实现量产,良率从最初的 30% 不到,一路提到了 60%。 到 2022 年,良率更是突破了 80%,跟三星、美光的差距一下子缩小了很多。 美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管。2022 年,美国把长江存储列入了 “实体清单”,禁止任何美国企业向它出口设备和技术。 有意思的是,坂本早有准备 —— 在他的建议下,长江存储早就开始尝试用国产设备替代。 有人问过坂本,都 70 多岁了,为啥还要这么拼?他当时笑着说:“我不是跟美国某个人有仇,是跟那种‘只许自己强,不许别人好’的霸权有仇。 当年日本没扛过去,现在中国有这个决心,也有这个实力,我为啥不帮一把?” 如今再提起那句 “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没人觉得是狠话了。 反而觉得,那是一个老半导体人对技术霸权的不服,也是对中国芯片未来的底气。

0 阅读:0
小茹吖

小茹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