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求救无援,自食恶果。 近期,菲律宾天灾频仍,台风、洪水、地震接踵而至。面对此景,西方国家支援力度很弱,仅作象征性捐款,如美国仅支援50万美金。 往昔,每逢菲律宾遭遇天灾,中国基本都会出钱出力予以支援。 然而近两年来,菲律宾在南海不断挑衅中国,如今其求援,中国也低调应对。 ——— 五十万美金,听起来挺多,搁在菲律宾群岛却像往火山口浇矿泉水——滋一声就冒烟。风灾过后,宿务机场跑道被掀成麻花,一架C-130运输机盘旋三圈找不到落点,机舱里堆着美国援助的“救灾神器”:几百箱塑料瓶装水、几托盘能量棒,外加印着星条旗的T恤,尺寸清一色XL。菲律宾士兵卸货时,风一吹,T恤像彩色降落伞满街跑,灾民捡了当临时窗帘,窗户其实早就被台风吹没了。 更尴尬的是,西方 NGOs 高举相机拍“人道大片”,镜头一靠近,就递来英文横幅“Stronger Together”。一位本地教师小声吐槽:“Together?风眼来的时候,只有我们跟屋顶一起飞。”照片拍完,志愿者收工去酒店吃自助餐,横幅被风吹进泥潭,沾满泥水,像被踩扁的纸杯蛋糕。西方媒体次日头版标题:“世界团结在菲律宾上空飘扬”——飘扬的其实是那块泥横幅,被摄影记者捡起来又挂了一次。 马尼拉港口外,中国救援船“南海救115”抛锚已三日,甲板上集装箱摞得整整齐齐:净水设备、应急米面、活动板房,连四川辣椒酱都按每百户一箱配好。菲方引水员迟迟不到,理由是“手续待核实”。船员的微信群刷出一张漫画:一只救生圈画着五星,被小舢板用竹竿远远戳着,配文“别靠太近,我怕溅水”。漫画两分钟内被删,却早被截图传回国内,微博热搜第一:“救生圈也讲主权”。 有人翻出旧账:2013年“海燕”台风,中国医疗队连夜落地塔克洛班,帐篷医院灯火通明,一名中国护士给断腿小女孩画小猪佩奇,女孩母亲跪地磕头;2021年“雷伊”风灾,菲律宾海警船却在黄岩岛附近冲撞中国渔船,船老大回港时,胳膊上缝了十四针,嘴里还念叨:“他们那边也有台风,咱不计较。”如今风水轮流转,中国网民把这两年的南海摩擦做成表情包:左边是护士画小猪佩奇,右边是海警船喷水柱,中间大字——“记恩也记线”。评论区高赞:“援助不是余额宝,不能随取随用。” 我大学室友阿瓜是菲律宾华裔,家在北伊罗戈省,这次屋顶被整个掀翻。他在群里发照片:椰子树拦腰折断,砸在他家面包车上,车牌弯成“U”形。我们众筹给他转了两千人民币,他秒回:“别转美元,美元买不来铁皮。”隔天他又发语音,背景音嘈杂,说邻居围观一架美军直升机空降救援,结果螺旋桨掀起更大沙尘,老太太呛得直咳,小孩以为天上下“灰妖”,哭成一片。阿瓜苦笑:“直升机扔下几包 MRE(美军即食口粮),口味是意大利面,得用净水冲,净水比面贵。” 更让他窝火的是本地电台的论调:主持人声嘶力竭“我们不是乞丐,我们要尊严”,转头又呼吁“国际社会不能袖手旁观”。阿瓜骂了句闽南语“夭寿”,翻译过来就是“不要脸到极致”。他私信我:“如果中国船真靠岸,我第一个去扛大米,谁爱拍照谁拍,老子只想让奶奶喝口热粥。”我回他一句“民意不是塑料花,再摆也会蔫”,他发了个“点赞”表情,却在下一秒撤回——估计怕截图外泄,被扣“通中”帽子。 其实北京这边也没闲着,只是换了个玩法。外交部发言人一句“已做好救灾准备”,轻飘飘七个字,留给菲方去阅读理解。与此同时,广西防城港仓库里,压缩饼干正一箱箱打托盘,贴着二维码,扫码能追踪物流轨迹;海南三亚港口,应急照明灯做防水测试,亮度可调三档,远光近光爆闪,比菲律宾某些政客的脸色切换还灵活。民间企业更直接:某光伏公司捐移动电站,广告词都写好了——“阳光不分国界,但光照角度可以调整”,被网友评为“年度最硬核双关”。 有人担心“救灾政治化”会反噬中国形象,可更多声音认为:好心不能当提款机。南海仲裁闹剧、坐滩军舰赖着不走、美菲联合军演一轮接一轮,每出戏都踩中国红线,如今台风吹塌了舞台,就想让中国立刻递梯子?对不起,梯子有,但得看你怎么搭。正如一位退役船长直播时说的:“海上救援讲的是互信,不是微信红包,你抢完红包继续骂我,当我傻?” 风还在继续,卫星云图上,新台风胚胎又在菲律宾以东旋转,像一锅未煮好的浓汤。西方媒体镜头依旧对准废墟,等着下一波“悲情流量”;中国救援船仍抛锚等待,船头旗子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像无声的倒计时。阿瓜最后发来一张照片:他用废铁皮自己钉了屋顶,刷了一行歪歪扭扭的中英文—— “WE NEED HELP, WE ALSO NEED RESPECT.” 照片底下,他补了一句:“如果救援不来,我就当给世界留句涂鸦;如果来了,我把它刷成红色,像你们国旗那么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菲律宾求救无援,自食恶果。 近期,菲律宾天灾频仍,台风、洪水、地震接踵而至。面对
可爱卡梅伦
2025-10-12 07:50:24
0
阅读: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