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说:“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发现,没有喜欢的东西了,也没有喜欢的人了,好像

老头的幸福生活 2025-10-13 07:40:10

村上春树说:“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发现,没有喜欢的东西了,也没有喜欢的人了,好像什么都没有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了。我也不是非要去死,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活着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活着了。” ​​真的是这样,我还没到六十岁,越来越觉得对人和事提不起什么兴趣,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也没有花钱的欲望,就连孩子的事情也不想过问,偶尔给老父亲打个电话,问候一下,隔三差五去看看他。 这种状态像极了一棵秋天的树——叶子还没落光,但新芽早已停止生长。你说它枯槁吧,枝干还立着;说它活着吧,又少了些生机勃勃的劲儿。周围人总爱把这种现象简单归结为"中年危机",可我觉得没那么简单。这哪是危机啊,分明是场静悄悄的代谢——年轻时拼命往生命里填塞的东西,现在正一件件从指缝溜走。 有个朋友上个月突然卖掉了珍藏多年的相机镜头。那套设备陪他穿越过沙漠,在北极圈追过极光。我问他舍得吗,他摸着相机包上的磨损痕迹说:"不是舍得,是它们突然变重了。"你看,不是不喜欢了,是生命承载不了太多密度。年轻时我们靠不断积累来确认存在,现在却要靠适当舍弃来维持轻盈。 这种变化倒也不是全无好处。从前为了合群勉强参加的饭局,现在能坦然拒绝;过去看到新款手机非要第一时间入手,现在用着三年前的机型照样舒坦。欲望消退后,反而看清了很多关系的本质,明白了哪些牵挂是发自内心,哪些只是社会期待下的惯性表演。 不过咱们也得当心,这种状态容易滑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彻底躺平,把"无欲无求"当成逃避的借口。就像我们小区那位每天坐在长椅上的老先生,明明才六十出头,却总说"老了老了",其实他身体硬朗得很。另一种是强行给自己打鸡血,非要报班学插花练书法,把退休生活过成新学期开学。 或许我们该重新理解"活着就是为了活着"这句话。它表面上透着消极,换个角度看却藏着智慧。就像山间的溪流,不再执着于要流向哪里,只是顺着地势自然流淌。该滋润水草时滋润水草,该映照云影时映照云影。我那位每天去菜市场挑新鲜蔬菜的老父亲说得好:"把饭按时吃好,把觉踏实睡稳,就是过日子。" 最近开始留意窗外的梧桐树。春天它抽新芽,夏天它投绿荫,秋天它飘落叶,冬天它裸着枝桠承受积雪。从来没见它着急,也没见它懈怠。或许人到某个阶段就该像这样,不再执着于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只是好好地当一棵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老头的幸福生活

老头的幸福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