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终于找到了盼望已久的买家,中国禁止买入美国的大豆之后,他们把大豆转向印尼和越南,让这些东南亚国家来大量采购美国的大豆。 美国人这回是真急了,自家的大豆堆在仓库里快捂出霉味,好不容易盼着东南亚那边能接茬,可这事压根没表面看起来那么顺当。 要知道,中国一直是美国大豆最粗的“大腿”,2024年一年就买了126.4亿美元的美国大豆,占了他们大豆出口总额的一半还多,相当于全美国豆农的收入里,每两块钱就有一块来自中国。 可偏偏这两年出了岔子,2025年3月的时候,海关总署直接暂停了CHS Inc.等三家美国企业的大豆输华资质,理由很实在,这些大豆里检出了麦角和种衣剂,要是流进国内,不管是榨油还是做饲料都不安全。这一下,美国豆农的天差点塌了。 丢了中国这个最大买家,美国人第一反应就是往东南亚跑。艾奥瓦州的豆农们扛着样品,柬埔寨、越南、菲律宾挨个转,养殖场、榨油厂门槛都快踏破了,就盼着能多签几单。 可跑断腿也没用,当地豆农金德里德说得实在:“中国市场不是一夜之间能替代的,那些东南亚国家的胃口根本没那么大”。 他们心里门儿清,中国的大豆需求一半用在饲料生产,支撑着庞大的养殖业,另一半往榨油厂送,光这两块的量,就比东南亚几个国家加起来还多。 要说印尼和越南,确实是美国大豆的老主顾,早就在主要买方名单里待着。可之前这俩国家买的量跟中国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印尼国内的大豆主要用来做豆腐、豆豉这些豆制品,老百姓日常消耗虽稳,但没到“大量采购”的份上;越南更不用说,自己还得忙着应对大米出口下滑的难题,2025年连大米出口都预计要从900万吨跌到750万吨,哪有多余的精力和资金接下美国大豆的缺口。 这俩国家之前的大豆进口渠道早就固定了,一部分从巴西拿,另一部分靠印度,美国大豆突然冲过来,要么得降价抢市场,要么就得等对方原有订单到期,根本快不起来。 美国政府也没闲着,毕竟大豆出口占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4%,2024年出口额高达245.8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他们早就把扩大农产品出口当成了农业调整的重中之重,这些年一直盯着发展中国家市场,说人家需求大、潜力足。 可真到了要东南亚填中国的坑时,才发现之前的算盘打得太响。东南亚国家的食品开支占收入的比例是高,但手里的真金白银有限,而且美国大豆的运输成本比巴西大豆高不少。 从美国港口运到雅加达,比从巴西里约热内卢过去要多走十几天,运费贵出近三成,这成本要么美国豆农自己吞,要么就得涨价,可涨价了人家更不买了。 有人琢磨着,会不会有东南亚国家把美国大豆转口卖到中国?毕竟新加坡是亚太最大的转口港,地理位置摆在那。 但这招根本行不通,中国对进口大豆的检验检疫卡得极严,每船都要抽样检测,之前就是因为检出问题才暂停美国企业资质,真要是转口的美国大豆,一测一个准,根本过不了关。 中国早就找好了替代来源,巴西、阿根廷的大豆这两年出口量蹭蹭涨,根本不愁没地方买。现在美国豆农算是看明白了,转向印尼、越南也就是图个心理安慰。 之前中国市场稳定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用愁销路,播种面积一年比一年大,现在倒好,不仅要自己跑市场,价格还得往下压,不少人都在缩减种植面积。 那些跑东南亚的豆农回来就吐槽,就算能签几个小单,加起来也顶不上之前给中国一个省的供货量。 说到底,美国大豆找东南亚买家这事,更像是没办法的办法。 中国这个市场的体量摆在那,不是靠印尼、越南凑凑就能补上的。豆农金德里德的话其实道破了实情:除非中国市场回来,不然再怎么找买家,日子也回不到从前了。至于所谓的终于找到买家,不过是美国人给自己找的台阶,真要靠东南亚救场,还差得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