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正式宣布了!NIS是塞尔维亚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可现在美国制裁它,导致它没法正常买卖原油,国内油价眼看就要涨。10月12日,武契奇表示,不把俄罗斯控股的NIS公司收归国有。 美国刚把制裁延期的窗口期关上,塞尔维亚那边就给了个明确答复,这份硬气背后藏着的,是整个国家能源命脉的艰难抉择。 武契奇的表态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盯着眼前实实在在的困境做出的决定。作为塞尔维亚唯一的炼油企业,NIS 手里攥着全国 80% 的机动车燃料市场,300 多座加油站遍布城乡,13500 名员工的饭碗都系在这家公司身上。 更关键的是,这家公司曾贡献过塞尔维亚 14% 的财政收入,相当于国家钱包里重要的一笔进项。 可现在,美国的制裁像根绳子越勒越紧,虽然这已经是第五次推迟全面制裁,但每次延期都短得让人没法规划未来,客户在悄悄跑,供应商变得谨慎,连外资银行都不敢放贷了。 制裁带来的疼已经实实在在落在了账本上。2025 年上半年,NIS 的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盈利 53 亿第纳尔变成了亏损 36 亿,EBITDA 指标直接腰斩,炼化和销售板块亏了 64 亿第纳尔,只有勘探生产板块还在盈利却也比去年少了不少。 为了活下去,公司把今年的资本开支压缩到 124 亿第纳尔,还不到前两年年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那些本该升级的炼油设备、该投的勘探项目,全都得往后排。 这样的日子持续下去,不仅 NIS 扛不住,连带着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都得受影响。 面对这局面,美国给的 “解药” 是把 NIS 收归国有,可武契奇直接拒绝了。在他看来,随便侵占别人的财产既不地道,也违背了市场规则。这种坚持背后,其实是塞尔维亚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 毕竟现在想再花差不多的钱,找一家既有原油储量、又有完整炼化设施和加油站网络的企业,根本不现实。更重要的是,塞尔维亚早就明白不能把能源安全系在一根绳子上。 这些年,塞尔维亚一直在悄悄布局能源多元化,而中国企业的身影成了其中亮眼的一笔。2023 年中国中化就注资 1 亿欧元,和当地合作开发氢能炼油技术,帮着老炼油厂升级转型。 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资金注入,而是带着技术和长期规划来的,不附加政治条件,只专注于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对比那些动辄拿制裁当筹码的做法,这种平等互利的合作更能让小国感受到尊重。 现在塞尔维亚的战略石油储备已经能支撑 100 天的消费,背后也少不了国际伙伴的支持。 眼下 NIS 还在等着美国把自己从制裁名单上除名,这个过程注定漫长。专家已经敲了警钟,这种慢性的不确定性正在一点点侵蚀公司的根基,要是真没了 “B 计划”,最后受影响的还是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和国家经济。 但武契奇的选择,其实也是在给所有国家一个信号:尊重产权、坚持自主,才能在风浪里站得稳。 中国企业在塞尔维亚的布局,恰恰印证了大国该有的样子 —— 不搞强权施压,而是用技术和诚意搭建合作桥梁。这种方式,远比制裁和威胁更能赢得人心。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塞尔维亚这种 “硬扛” 制裁的选择值得吗?在复杂的国际局势里,小国又该如何守住自己的发展底线?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就在刚刚!美国开始慌了!美国国防部突然宣布!2025年10月12日美国正
【6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