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3日发表韩咏红的评论称:“有分析人士比喻,美国对中国的打压

自由轻羽事 2025-10-14 07:49:14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3日发表韩咏红的评论称:“有分析人士比喻,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像洒胡椒面式,从2018年对中兴科技采取科技制裁,到打压华为,到不断增加实体清单,是大范围内一点一点打压。而中国这次猛烈回击,是一次将力度拉到前所未有的高值,从军用到民用稀土都全面管制,力度超出意料。” 美国的打压套路早已不新鲜,今天卡光刻机脖子,明天加关税壁垒,后天又限制技术交流,看似四处开火、声势浩大,实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像没头的苍蝇乱撞。这种“胡椒面式”操作,范围铺得再广也难伤根本,无非是想靠骚扰拖慢中国发展的脚步,可他们忘了,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是底蕴深厚的中国? 谁也没料到,中国的反击来得如此精准狠辣。从军用到民用的稀土全面管制,力度直接拉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这哪是临时起意的冲动之举?分明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的战略反击,是“十年磨一剑”的深思熟虑。老祖宗早就说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中国恰恰踩准了这个道理,没有跟着美国的节奏乱打,而是直接瞄准了它的命门。 稀土这东西,说起来普通大众未必熟悉,却是现代高科技产业的“粮食”,17种金属元素凑成的“大家族”,在军事、电子、新能源领域藏着不可替代的力量。美国的F-22战斗机里,每架要用上数百公斤稀土材料,导弹的制导系统、雷达的核心部件,少了它根本玩不转。 民用领域更不用说,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里的永磁体、风力发电机的核心组件,甚至手机的摄像头防抖功能,都离不开稀土的支撑。更关键的是,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里的地位几乎无可替代。 目前全球70%的稀土开采量、90%的精炼产能,还有93%的永磁体制造份额,都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美国自己倒是有稀土矿,可从开采到加工的技术和产能早就断了档,长期依赖中国的精炼技术和成品供应。这下全面管制,相当于直接掐住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血管”,断了它的“粮草”,这种痛可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能比的。 看看新规的细节,就知道这份精准度有多高。首次把含0.1%及以上中国重稀土成分的境外制造磁体都纳入管控,还建立了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军事用途的申请原则上直接驳回,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相关的要逐案严格审查。 这不像是“一刀切”的蛮干,更像是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打击,既守住了核心底线,又没影响正常的经贸往来。美国想通过中间商转手绕开限制?门都没有,新规早把转售渠道堵得严严实实。有人可能会问,美国不会找替代渠道吗?哪有那么容易。 稀土精炼是个技术活,不仅流程复杂,还涉及环保难题,其他国家想建起成熟产能,没个三五年根本不可能。之前美国喊了好几年稀土供应链多元化,结果至今还得靠从中国进口。现在中国再限制加工技术输出,等于给美国的替代计划判了“加时刑”,短期内根本缓不过劲来。 这波反击的时机也选得颇有深意。刚好在美国扩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之后,等于直接回敬了一记重拳。国际舆论都看明白了,英国《金融时报》说中国的措施和美国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彭博社直言这是谈判前夕的实力展示。 《华尔街日报》更直白,说中国这下彻底巩固了在全球稀土产业链的主导地位。资本市场的反应更真实,新规一出,中国稀土板块股票齐刷刷上涨,这是市场用脚投票,认可了中国的战略底气。说到底,中国的稀土管制从来不是“恶意报复”,而是被逼出来的自保。 美国总把“国家安全”挂在嘴边搞单边制裁,却容不得别人用合法手段维护核心利益?这不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吗?之前美国肆意妄为的时候,怎么没考虑过“全球产业链稳定”?现在轮到自己疼了,倒要喊冤叫屈了?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场稀土博弈,本质上是中美科技竞争的缩影。从半导体到人工智能,从新能源到航空航天,大国之间的较量从来都是实力的比拼。中国用稀土这张牌证明,我们不仅有反击的勇气,更有反击的智慧和实力。之前美国以为靠“胡椒面式”打压就能让中国服软,现在才发现,面对真正的核心优势,那些零散的招数根本不堪一击。 资本市场的反应已经给出了答案,国际社会的目光也聚焦于此。中国的角色正在悄悄转变,从过去的规则接受者,慢慢变成规则的参与制定者。这不是靠耍横得来的,而是靠多年积累的产业实力和战略定力。稀土管制只是一个开始,它让世界看清,搞单边主义、技术霸权终究行不通,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美国该醒醒了,“洒胡椒面”式的打压唬不住人,反而会逼出中国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的稀土反击,既是给美国的教训,也是给全球产业链的警示:别把别人的忍让当软弱,别把商业规则当儿戏。未来的竞争里,只有尊重规律、公平合作,才能走得长远。那些总想靠“卡脖子”遏制别人的人,最终只会卡住自己的发展之路。

0 阅读:0
自由轻羽事

自由轻羽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