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只是前戏,美国学者:中方还有一张王牌没打,特朗普无能为力 10月10日,特朗普站在白宫南草坪上,语速一如既往地激烈。他宣布:对中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0%额外关税,自11月1日生效。 加上原有的税率,这意味着中美之间每一笔商品交易都将被征收超过130%的惩罚性税收,无一幸免。 软件也成了牺牲品,操作系统、AI算法、EDA工具等关键技术被一纸禁令拒之中国门外。 这是他一贯的极限施压套路,但这回,市场却先一步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美股暴跌,美元跳水,黄金狂飙。10月10日被媒体称为“新一轮黑色星期五”,纳指和标普双双创下半年最大单日跌幅。 科技股一天蒸发7000亿美元,美联储的官员甚至都没来得及发声,资金已经逃之夭夭。 有人说这是市场预期中国会全面禁运稀土,但更多人意识到:稀土不过是开胃菜,中方真正的主菜还没端上桌。 特朗普想用关税逼中国妥协,却没想到把美国人自己逼到了墙角。 从2018年打到现在,美国的贸易逆差不仅没降,反而从9500亿美元涨到了去年超过1.2万亿。 彼得森研究所早就指出,90%以上的关税最终还是美国人自己买单。 这一点,特朗普不会不知道,但他更关心的是选情。他要在铁锈带制造“假象繁荣”,要在竞选辩论中有话说。但资本市场不讲政治,数据也不说谎。 当GDP每周缩水0.1%,当失业率直奔5%,当政府因为停摆连就业报告都发不出时,特朗普的招牌口号就成了笑话。 中国没急,也没慌。10月12日,中国商务部的回应简洁明了:“不愿打、不怕打。” 中方没有立刻宣布报复措施,是因为手里还有更大的牌。而这张牌,远比稀土更能让白宫失眠。 那就是化工和医药供应链。 美国人每天吃的布洛芬,有90%产自中国;医院里常用的氢化可的松、乙酰氨基酚,中国的供应占比接近100%;就连印度的药厂,也有七成中间体要从中国进口。 如果中国对这些原料实施出口审批制度,哪怕只延迟几周,美国的药品库存就可能告急。 特朗普可以封杀中国的AI软件,但他治不了美国医生开的处方。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不像手机和玩具可以换供应商,这是一整条不可替代的产业链。 特朗普以为稀土是中国的终极武器,其实他根本没看清局势。 稀土虽然关键,但目前中国已经在逐步优化出口结构,稀土永磁材料、冶炼分离环节逐渐转向高附加值输出。 真正的“杀手锏”,是在那些美国人最不愿面对的日常必需品上发力。关税可以制造短期冲击,但供应链的断裂将带来长期瘫痪。 更令人不安的是,美国的传统避险资产这回不灵了。黄金价格飙破3900美元/盎司,美元指数却一路下跌。2025年累计跌幅接近9%。 这说明国际市场已经不再相信美国政府的稳定性。 当美联储因为数据缺失而无法做出判断,当财政部因为停摆无法发债补缺口,特朗普的每一次威胁都在撕裂美国自己赖以立足的信用体系。 而中国这边,已经在悄悄布局替代市场。 东盟自贸区3.0版本谈判已进入尾声,巴西和阿根廷正在加速向中国出口大豆和牛肉,甚至连中亚的能源通道也在加快建设速度。 特朗普想靠一己之力重构全球贸易格局,却没想到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只能依赖美国订单的加工厂。 现在的问题不是特朗普会不会继续加码,而是他还有没有能力加码。共和党内部已经有声音批评他的政策“让美国人付出代价”。 加州、纽约等多个州准备再次起诉白宫的关税决策违法。连他自己的财政部长都在私下承认,继续升级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但特朗普不会收手,他从来都是一条道走到黑。 问题是,中国也没打算退让。这场博弈,已经不是谁出拳更狠,而是谁能先扛到最后。 稀土只是前戏,真正的王牌还在后头。特朗普以为他已经见到了中国的底线,但他不知道,中国的“底线”从来不是一条线,而是一张网。 一个能在全球产业链中牵动多个节点的战略网络。一旦中方启动对医药化工产品的出口限制,美国将面临的不只是供应问题,更是一场“系统性信任危机”。 而这种危机,不靠印钞、加息、换将就能解决。 特朗普低估了中国的耐心,也高估了美国的抗压能力。关税战打到今天,谁输谁赢已经不需要用嘴说,市场已经投了票。
美专家对我们进行警告,美专家表示,中国政府已养成了一个危险的新习惯,即低估美国的
【479评论】【16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