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欠外国多少钱?官方公布了最新的外债余额,截至6月末,一共24368亿美元,相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10-14 10:50:00

中国欠外国多少钱?官方公布了最新的外债余额,截至6月末,一共24368亿美元,相当于每个人“平均”背负1700美元左右。 相信不少人在看到“中国每人欠外国1700美元”的说法时,都会心头一紧,琢磨着这是不是意味着家家户户都背着外债。其实这纯属误会,得先把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这个数字掰扯明白。 截至2025年6月末,咱们全口径外债余额是24368亿美元,算下来人均确实差不多1700美元,但这“外债”跟咱个人欠银行钱根本不是一回事。 但得搞清楚的是,这24368亿美元不是一笔单一的“欠款”,里面藏着各种门道。外汇局副局长李斌早就解释过,当前外债规模基本稳定,甚至较3月末还微降了0.6%,而且结构一直在优化。 单说币种这一项就很有讲究,本币外债占比达到52.1%,跟一季度持平。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债务是以人民币计价的,也就是将来还钱时用人民币就行,不用费劲去换外汇,大大降低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债务的性质,对外负债里,来华直接投资占了大头,比重高达51%,稳居首位。这可不是咱主动去国外借的钱,而是外国企业拿着资金来中国开工厂、设公司形成的。 比如不少外资车企、电子厂商在国内建厂,这些投资在账面上就体现为对外负债,但本质是人家看好中国市场,主动把钱投进来的,跟“欠钱还债”的逻辑完全不同。紧随其后的是来华证券投资,占比30%,还比去年年末涨了1.8个百分点,这说明海外投资者在买中国的股票、债券,也是主动参与中国市场的表现。 再看期限结构,中长期外债占比升到了42.4%,比三个月前高了0.2个百分点。这是个好信号,说明债务里短期要还的部分在减少,企业和机构不用总为“马上到期还钱”发愁,资金能更稳地用在长期项目上。 国际上衡量外债风险有个重要指标,短期外债占比的警戒线一般在25%左右,咱这结构显然在安全区间里。 有人可能会问,就算性质特殊,欠的钱终归要还,咱有能力还吗?这就得看咱家的“家底”了。截至6月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已经超过11万亿美元,对外负债7.2万亿美元,算下来对外净资产有3.8万亿美元,还比去年年末涨了16%。 简单说就是,咱手里持有的海外资产比欠别人的多得多,真要遇到偿债压力,完全有底气应对。 国际上还有个常用的风险指标,外债总额比国际储备,警戒线是100%。咱的外汇储备常年稳居世界前列,光这一项就够覆盖不少短期债务。更别说偿债率了,也就是当年还本付息的钱占出口创汇的比重,国际警戒线在15%到20%之间,咱这一数值远低于警戒水平,根本不存在还不上钱的问题。 这些外债里,企业是重要主体之一,早从2017年央行放宽跨境融资政策开始,国内企业就常通过跨境融资降低成本。特别是2020年之后,发达国家搞货币宽松,外币融资成本变低,企业借外债的需求明显增加。 比如不少出口企业会借外币贷款来采购原材料、扩大生产,之后用出口赚的外汇还账,形成了良性循环。 而且企业也不是盲目借钱,会用外汇掉期、货币掉期这些工具对冲风险,比如通过掉期把外币债务转换成人民币使用,还能锁定汇率,相当于把风险提前控制住了。 对比其他大国,中国这外债规模其实相当克制。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外债规模远超中国,但人家的经济运行也没受太大影响。外汇局也展望过,2025年美欧大概率还在降息,外币融资成本可能继续下降,加上国内高质量发展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提升,外债规模会保持稳定,不用瞎担心。 把24368亿美元外债简单等同于“中国欠外国钱”,甚至算到每个人头上,是完全没搞懂债务的真实含义。 这些负债里,大部分是外资看好中国市场主动投来的资金,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而且从结构、偿债能力等各个指标看,风险都在可控范围内,甚至比很多国家都安全。 与其纠结“欠了多少”,不如看清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吸引力——要是没发展潜力,老外才不会拿着真金白银来“让咱欠着”呢。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