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枣木不能当柴烧一位60岁的护林员告诉我,大部分树木死后都能当柴火烧,唯独枣树被农民们嫌弃,枣木和其他树有什么不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枣树在北方乡村是常见的树种,几乎家家户户院子里都能见到。它能活很久,有的老枣树甚至结果上百年。枣子不仅能吃,晒干后耐存放,还是传统节日和婚嫁时的吉祥食品。枣树也因为和“早”同音,被寄予了不少美好寓意,比如“早生贵子”“早日发财”。在农村人的生活里,枣树几乎是伴随一生的存在。 不过,枣树虽好,枣木却常常被农民们嫌弃,尤其是在柴火这件事上。农村讲究柴火烧饭,家里总得有备柴的地方。很多树,比如杨树、松树、柳树,砍下来很容易劈开,点火也快,烧起来烟尘少、火力大,是最受欢迎的柴火材料。可枣木的处境截然不同,死了枯了之后,反倒没人愿意拉回家烧火。 枣木最大的问题是密度高。它的木质紧实,像铁板一样,斧头劈下去常常只留下一道白痕,力气使大了,斧口还容易豁口。农民干一天活已经够累,没人愿意在一根木头上反复折腾。相比之下,杨木、松木劈起来轻松,用起来省事得多。 就算好不容易把枣木劈开了,点火的时候又是一道难关。枣木里头水分排得慢,表面看着干,里面还锁着湿气。灶膛里点火,火苗在表皮游走半天,很难渗透进去。农村烧饭,讲究快和省事,枣木却把这个流程拖得又慢又熬人。 燃烧过程也不省心。枣木含有油脂和树脂,点着后不是熊熊大火,而是冒着黑烟。烟大又呛,厨房里乌烟瘴气,墙壁和锅底很快就蒙上一层黑灰。冬天屋里关门烧火,烟气不散,呛得人直流眼泪。这样的柴火,很快就被家家户户拉进了“黑名单”。 烧完枣木,剩下的灰烬也让人头疼。普通柴火烧完剩下的灰松松软软,可以直接撒到田里当肥料。可枣木烧完后留下的是又黑又硬的炭块,甚至还有焦油黏在灶膛里,清理起来费劲。时间一长,灶膛里堆着这些黑渣子,还得砸掉重修。田地里撒上这些硬渣子,也不容易分解,影响庄稼的长势。农民种地讲究顺手,枣木带来的麻烦太多,谁都不想多惹一桩事。 其实,枣木之所以不适合当柴火,是因为它本身的结构特点。它的年轮紧密,木纤维之间几乎没有缝隙,氧气很难渗透进去。燃烧时,表面很快结成一层坚硬的炭壳,里面却烧不透,热量也散不出来。和那些纤维松散、透气性好的杨木、柳木完全不是一个路数。密度高本是优点,但在烧火这件事上却成了缺陷。 农村柴火讲究性价比。杨木、松木、柳木这些“省心柴”容易处理、火力充足,烧完的灰还能直接用。枣木不仅费工费时,还可能把灶膛搞坏,烧出来的火力也赶不上其他柴火。农民算账算得明白,自然不愿意多费这份劲。 不过,枣木的价值并不止于此。它因为密度高、不易变形,是制作家具和工艺品的好材料。过去因为手工工具有限,加工枣木难度太大,很难做成大件家具。现在有了机器,切割、雕刻都方便了,枣木家具、工艺品渐渐多了起来。枣木颜色从浅红到酱红,纹理细腻,成品摆着有一种沉稳的气质,越来越受欢迎。 有些匠人特别喜欢枣木,做成擀面杖、案板、门槛这些日用品,结实耐用,用上几十年都不坏。中秋节做月饼用的模子,用枣木雕的花纹清爽,用起来还带有淡淡的木香。现在市场上,枣木家具、茶台、雕件都卖得不错,品相好的甚至能卖到很高的价钱。 更稀罕的是雷击枣木。老百姓觉得被雷劈过的枣木带着天雷的灵气,有避邪镇宅的作用。道教法器常用这种木料,市场上真货难找,价格比普通枣木高出不少。虽然现在很多人不再迷信这些,但雷击枣木依然有它的市场和特殊地位。 枣木的转变其实体现了农民对资源利用的智慧。过去枣木难加工,只能当柴烧,如今技术进步,让它有了更好的出路。现在懂行的人不会随便把枣木扔进灶膛,而是留着做成家具、工艺品,或者卖给需要的工坊。这样一来,农村经济也多了一份收入,很多农户靠着卖枣木成品,手头宽裕了不少。 枣树本身还是很重要的经济树种。枣子能卖钱,树又能保持水土,保护生态。不把枣木随便砍来当柴烧,也有利于枣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种方式既保护了环境,又保住了农民的长远收益。 信息来源:《山西临县红枣滞销后续:枣农锯倒枣树当柴烧》中国新闻网
刚才手贱查了下社保,不查不知道,一查魂儿都快吓飞了。18年。整整18年了啊。
【50评论】【23点赞】